痛风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主要有年龄、性别、地区分布、种族、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体质量、乙醇摄入、疾病、职业、饮食等。据临床经验总结,痛风的西医发病机理主要有两种: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生成过多。由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下面分别从原发性和继发性来论述痛风的具体发病机理。
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是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痛风。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但除1%左右由先天性嘌呤代谢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病因未明。
继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是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原因导致的痛风。继发性痛风的发病机理:
尿酸生成增多:
①血液病及其化疗放疗:细胞核破坏过多,核酸分解加速使尿酸来源增加。
②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化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维生素B12、烟酸等可使内源性尿酸生成增加。
③高嘌呤饮食均能导致高尿酸血症(血脂升高,超重肥胖者及经常食用含高嘌呤海产品明显高发)。
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使用激素可使血尿酸升高,似乎是产生继发性痛风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2)尿酸排泄减少:
①各种肾脏疾病伴肾功能不全:由于肾功能衰竭致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近端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增加或/和分泌功能减退时,尿酸排泄减少,尿酸滞留体内,有时可使血尿酸达到很高水平。肾功能衰竭为继发性尿酸排泄障碍的重要原因。
②长期服用双氢克尿塞、利尿酸、速尿、吡嗪酰胺、小剂量阿司匹林、环孢素(肾移植后应用环孢素,患者可引起血尿酸升高,发生痛风,主要机制为环孢素的肾毒性)可抑制尿酸排泄。
③慢性中毒:乙醇中毒(饮酒也能升高尿酸水平,乙醇代谢产物乙酸可竞争抑制尿酸的排泄)、铅中毒、铍中毒亦能使尿酸排泄受抑制。
④各种原因引起的酸中毒:当乳酸或酮酸浓度增高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受到竞争性抑制而排出减少(乳酸对尿酸的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使尿酸排泄少,造成尿酸潴留,进而引起高尿酸血症)。
因此,由继发性痛风的发病机理可知,继发性痛风常由其他疾病或因用药不当,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减少而形成,但其具体疾病与药物对肾脏的影响并不完全相同,应分而论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