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又有一个活过了大灭绝但活不过人类的动物,它就是动物界唯一的“蓝血贵族”——鲎。
鲎早在4亿多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它曾经是三叶虫的邻居,见证过海洋每一代的霸主。
如今,它却因为自己的血液太值钱而濒临灭绝。
水中行走的鲎鲎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
它的血为何价值连城?
应该如何保护鲎?
能否找到鲎血的替代品?
1升血10万块!活了4亿年的生物被人“疯狂抽血”,我国每年急需20万只!
沙滩上的鲎古老的鲎
鲎是一种节肢动物,化石显示它在4亿年前的泥盆纪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可以说它固守“祖宗章法”,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很多人觉得鲎长得像三叶虫,就认为它们是亲戚,其实,二者的关系非常远。
鲎属于节肢动物中的肢口纲,三叶虫则是自成一派三叶虫纲。
二者的祖先在很早之前有一定的关系,鲎幼年时期比较像三叶虫,但是之后走上了完全不同的演化路线。
三叶虫的复原图长得像纯属是因为二者的食物链位置重合,出现了趋同演化。
鲎身披铠甲,像一辆在海底潜行的战车,用前端的“小手手”在沙子中找微生物吃。
鲎身上的铠甲分为了两部分,头甲与尾甲,外加像剑一样的尾巴,往地上一趴,当时的动物都很难奈何它。
但是吧,鱼类在泥盆纪的时候进化出了BUG,那就是下颌,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进化出了史上第一批有攻击性的有颌鱼类。
鲎喜欢趴在海底这下,盔甲反而成为了很多动物的累赘,因为总有一款有颌鱼类能破甲,盔甲又束缚着节肢动物们无法快速逃走。
鲎却逃过了一劫,原因就在于它生活在浅海,能够破它甲的大型有颌鱼类居住在深水区。
泥盆纪末的大灭绝带走了这些大嘴巴们,鲎又可以愉快地在浅海淘沙子。
现代鲎类出现在侏罗纪时期,不过比起自己的祖先,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还是熟悉的铠甲,熟悉的尾巴。
鲎也会游泳鲎经历了白垩纪末大灭绝,见证了恐龙的衰亡。
可能它还在世的老邻居,就剩鹦鹉螺了。
然而某一天,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两脚兽,他们不知道为何,看中了鲎独特的血。
鲎在沙滩上行走“蓝血贵族”
这地球上绝大多数的动物,血液都是红色的,因为里面的血红蛋白含有铁离子。
但是鲎不一样,它的血蛋白是蓝色的,因为里面含有铜离子,因此叫血蓝蛋白。
然而,人类取它的血并不是因为它的血是稀有的蓝色,而是因为它的血具有特殊的功效,能够救命!
鲎血可以制成鲎试剂,这是一种能够快速检测样本中是否含有致命病菌的检测试剂,用于食品安全、疾病检查等方面。
采取鲎血将需要检测的物质放入鲎试剂中,如果试剂的颜色发生了变化,或者发生了凝固,那么就说明里面含有有害的成分,进一步检测就能知道具体为哪一种病菌。
市面上的鲎试剂,1升的价格在10万元,光是我国每年就需要20万只鲎提取血液。
正是因为鲎血的名贵,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非法捕捞鲎,之后对其“疯狂抽血”。
国际上有规定,抽取鲎血不能危害其生命,一只鲎最多只能抽取50毫升,且抽完之后需要将其放生。
但是盗猎分子哪管这么多,恨不得将鲎抽干。
生产出来的鲎试剂人类比当年有颌鱼类还厉害,短短0年的时间,世界上的鲎数量就暴跌了50%,一些浅海地区的鲎更是直接绝迹。
除了非法捕捞,人类的污染也是鲎数量减少的原因。
鲎需要换壳,雌性要蜕壳18次,而雄性要19次。蜕壳的时候鲎非常敏感脆弱,被污染的海水会削弱它们的抵抗力,导致换壳的时候患上疾病。
渔民捡到的鲎壳此外,鲎的生长非常缓慢,出生时只有指甲盖大小,需要大约15年的时间才能长大成熟。
唯一欣慰的是,鲎的繁殖能力比较强,一次能产卵到00多枚,寿命也比较长,能够活60岁左右。
只要人类别过多干预它们的自然生活,鲎的数量是很容易恢复到健康水平的。
然而,一项报告指出,人类的采血会影响到鲎的生育能力。
合法的抽血不会危及鲎的性命,但是会削弱它们的繁殖力。
不同年龄的鲎每抽一次血,鲎的繁殖能力就会减少50%,抽得越多,它断子绝孙的可能性就越大。
总的来说,抽鲎的血,对鲎来说百害无一利,对于人类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鲎除了名贵的医疗价值,还有极高的生物价值。
它虽然和三叶虫的关系很远,但是考虑到三叶虫已经整个纲都灭绝,鲎是能够找到的,与之有相似度较为接近的动物类群。
尤其是鲎刚孵化出来的时候,和三叶虫有类似的身体结构。
如果因为过度抽血让鲎就此灭绝,那么人类失去的不仅是未来的药箱,还有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
鲎与当年的邻居们人类如何保护鲎?
既然人类如此急需鲎的血,可鲎的数量已经不允许继续这样滥捕滥捞下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人工养殖。
只不过养殖鲎和普通的虾蟹不一样,成年的鲎通常生活在20到60米的海域里,因此养殖的时候必须保证水深。
而鲎在繁殖的时候,需要到海水与沙滩的交界处产卵,一只雌鲎身边会有好几只雄鲎。
它们采取的是体外受精的方式,由雌鲎把卵沿着水边产出一条线,接着由雄鲎来受精。
鲎集群上岸所以养殖鲎的时候,需要模拟出自然繁殖下的环境,这就导致养殖难度和成本都随之上升。
不过好在,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成功实现了鲎的人工繁殖,未来会分担一些野生鲎的抽血工作。
鲎的血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是鲎本身不适合食用。
首先,鲎的血蓝蛋白含有铜离子,这是重金属离子,对身体有害。摄入过量的铜离子之后,会加重肝和肾的负担,造成器官衰竭。如果是小孩子摄入,那么会影响到神经系统。
如果真的不幸吃入了鲎肉,可以服用牛奶和鸡蛋液减轻中毒。
鲎不能食用其次,鲎的肉里面含有极高的嘌呤,是引起痛风的主要罪魁祸首。
最后就是,鲎含有非特异蛋白致敏性物质,远超过普通的虾蟹,可能吃一般海鲜不过敏的人,吃了鲎就会严重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
我国将鲎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市面上也禁止买卖鲎。
不要抱着侥幸以为这是人工养殖,目前人工还没有将其养到食用的地步。
人们正在尝试人工养殖为什么要保护鲎?
科学家们正在分析鲎血液的主要成分,希望能够人工合成。
这样就能减少每年抽血的数量,保证野外鲎的健康繁衍,只不过难度比养殖鲎还要大。
因为鲎的血液能够检测出病菌,主要是含有多种酶,合成这些酶的基因几乎不存在于其他动物身上。
科学家们推测,因为鲎非常古老,它当时所在的海洋环境微生物比较复杂,为了能更好地共生,于是它进化出了这些酶,作为自身的免疫保护。
蓝色的鲎血里面含有多种酶古生物学家推测,那个时代具备这一功能的动物不少,可惜大部分都灭绝了。
鲎算是少有的样本物种了,因此不能让其灭绝。
鲎活了4亿多年,挺过了好几次大灭绝,可如今就要栽在人类手里。
更讽刺的是,它是因为保护人类而遭遇灭绝。用人类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典型的恩将仇报。
在沙滩上的鲎别让鲎成为冰冷的标本,而要让它成为海洋里鲜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