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因为应酬,因为喜欢,总少不了大吃大喝的情况。于是,不少人吃成了高尿酸症,痛风随之而来。
痛风,大家应该知道,是无法根治的。但如果控制得好,跟正常人并没有太大区别。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去控制呢?
忌口要继续
夏天的危险品是“烧烤加啤酒”,秋冬季节的危险品就数“火锅”“涮锅”了。高嘌呤、高脂肪、高盐是火锅的三大特点,也是痛风病友应该避免的。
最好不吃火锅,如果非要吃一定不能贪。尽量先涮芋头、山药等薯类食物,把肚子填一填,少留空间给大鱼大肉。尽量不用油碟,多以醋作为主蘸料。
此外,火锅桌上的啤酒、甜饮料也尽量别沾。为了痛风不发作,稍微牺牲点口福也是值得的。
不渴也要喝水
体内的尿酸主要通过尿液排出,喝水少、尿液不足,随尿液排出的尿酸也就少了,当然不利于痛风控制。
更重要的是,水分变少会让血液变得黏稠,黏稠的血液会流得更慢,使尿酸结晶更容易停留在关节处。
每天尽量喝2L以上的水,保证尿量在2L左右。白开水、苏打水、淡茶水等都可以。
忌太冷或太热
痛风一般都是晚上或者天凉的时候发作比较多,为什么呢?
理论上来讲,温度下降时,尿酸的溶解度会下降,更容易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诱发痛风。
因此,保温很重要。但这个保温也是有度的,一旦温度过高只会适得其反。温度一高,人就会流汗,而流汗过多则会使人体缺水,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自然升高,尿酸值一升,痛风就会发作了。
痛风病友在秋冬季节应注意脚趾、膝盖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受凉、受冻。夏季夜间开空调也注意适度。
稳住体内的尿酸值
一旦体内尿酸值出现波动,蛰伏的痛风就会被惊醒。注意,这里说的是“波动”,而不仅仅是升高。
短时间内,尿酸值升高或者降低,都会使关节内的尿酸结晶脱落而出,进而可能惊动痛风。
例如:你一顿没忍住,吃了海鲜还喝了啤酒,尿酸值一下来了个暴涨,当天晚上可能就痛不欲生了。或者,你降酸心切,原本该吃一粒降酸药,想着“今晚大吃大喝了一顿”,我吃两粒岂不正好中和掉?吃完就遭殃了,晚上又发作了,是因为尿酸一下子降太多。因此,降酸药不能乱吃,一定要遵医嘱。
痛风是个慢性病,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坚持。
没痛风石的病友,把尿酸长期控制在μmol/L以下;有痛风石的,控制在μmol/L以下。这样能使已存在的尿酸盐晶体或痛风石溶解,避免新的尿酸盐晶体形成,从根本上减少痛风复发。
避免痛风处受外界刺激
哪怕很小的刺激,都可能让尿酸结晶从关节处脱落,最终引发痛风。
比如不小心,痛风处被硬东西碰到了,就要做好痛风发作的准备了;穿太紧的鞋子,对足部痛风患者来说也是不合适的,很容易刺激到患处。
此外,足部痛风患者也不要长时间的走路更不要经常跑步,因此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刺激到脆弱的患处。
预防性使用止痛药
刚服用降尿酸药物(别嘌醇、非布司他或苯溴马隆)时,由于尿酸降低,已有尿酸盐晶体溶解,可能会导致痛风发作。
所以在降尿酸初期,医生通常会建议服用秋水仙碱等止痛药物,预防痛风发作。
子泉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