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痛风发病率越来越高!据广东地区近年来的体检数据显示,广东地区平均痛风患病率为30%,佛山和东莞的痛风患病率则高达40%!这些数据警示我们:痛风及高尿酸血症,刻不容缓!
为帮助更多临床医师结合相关风湿病知识的系统介绍,深入了解痛风诊断、治疗的思路方法,提高对痛风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云南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于年8月11日~12日在昆明市召开了“年风湿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暨云南省第一届痛风及关节炎论坛”。
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古洁若教授在论坛上给大家带来了《痛风的精准治疗》的课题演讲。
近7成痛风患者未满5旬
古教授介绍:根据权威痛风数据库资料显示,过去十年来,中部乃至南部痛风发病率都在25%以上,且发病人数还在持续增长中!
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这两年收集的个患者之中,年均59岁以下的约占52%。而在7万多广东患者中,50岁以下的占68.3%!比全国比例还要高!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我们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完成痛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呢?
精准的治疗分析是我们管理患者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而精准治疗的依据则来自于欧盟认证的“年痛风分类标准指南”。古教授指出:在这个指南中,有一点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就是对血尿酸值的检测——这能对疾病进行精准的判断。
点击视频,观看古洁若教授精彩讲演
↓↓↓
10个需重视的临床问题
古教授还向大家介绍了“年3e行动”。这个项目有14个国家个风湿科专家参加。专家们针对一些临床问题制订了相关的临床实践指南,来促进风湿病的循证性治疗。
专家们提出“10个关于痛风治疗的重要临床问题”,经过大家研讨最终形成10条建议。
这10个需重视的临床问题如下:
1.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依据临床特点(有或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痛风的诊断?何时明确结晶体的存在是必须的?
2.在高尿酸血症和/或诊断为痛风的患者中,我们是否应该常规筛查并发疾病及心血管风险因素?
3.在急性痛风的管理中,糖皮质激素、秋水仙碱、NSAIDs、IL-1抗体及扑热息痛的作用是什么?
4.哪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饮食、酒精摄入、减肥、抽烟和/或锻炼)对于痛风的治疗和预防有明确的疗效?
5.在治疗痛风过程中,ULT(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聚已二酸尿酸酶、苯溴马隆及丙磺舒)的疗效、成本、效益及安全性如何?应该推荐哪种ULT或药物联用?
6.在引入ULT治疗时,预防急性发作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能够维持多久?在痛风急性发作后多久,开始ULT是最优的?
7.痛风患者治疗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对他们进行随访(患者自诉症状、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或影像学检查)?
8.对存在轻中度肾损伤的患者,是否需要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
9.如何管理痛风石?
10.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通过降低血清尿酸水平,能否预防痛风性关节炎、肾脏疾病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如果能,目标值应该是什么?
以尿酸结晶检测问题为例。
由于高尿酸血症的达标治疗,除了要求患者尿酸持续稳定在μmol/L、μmol/L以下外,还有一个标准,就是患者体内无结晶。通常人体组织和血液里的结晶需要通过显微镜放大百倍或千倍才能看到。以前我们很难观察到。现在我们有了新仪器---能谱CT。能谱CT能看见0.3毫米内的晶体!通过能谱CT,我们可以轻易看到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晶体,从而达到预警检测的目的。这使验证变得更轻松、更准确。
点击视频,观看古洁若教授精彩讲演
↓↓↓
名医介绍
古洁若
中山大学附属三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教授主要从事风湿专业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对脊柱关节病、风湿热与风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和多种结缔组织病等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病诊治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为促进广大临床医生及群众对痛风/高尿酸血症的认识,便于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发起成立“中美痛风/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联盟”,并担任主席。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
“健风源”
健风源作为国内第一批专注风湿健康管理的平台之一,致力于提供更贴近生活的风湿家庭式管理及科普教育。本平台将持续不断地向粉丝们提供更多有价值、有干货的线上线下资讯与活动参与,欢迎。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防治白癜风博客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