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一通,痛风无踪中医新思路治痛风,5

《黄帝内经*经脉别论》有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根据这段论述,中医提出了从肺、脾、肾三脏调理三焦治疗痛风的新思路,采用涤浊疗法,在重视脾胃功能的基础上,兼顾肾、肺脏腑功能,根据痛风的不同病程加减不同的药物治疗痛风收到良好疗效。

患某,男,43岁,年6月初诊。主诉右脚第一跖趾关节疼痛反复发作2年余,血尿酸在~μmol/L间波动,曾用糖皮质激素、别嘌醇片、西乐葆等西药综合治疗,但效果不佳。

本次因聚餐后痛风发作,症见:右脚第一跖趾关节、足踝部疼痛局部红肿,形体肥胖,舌暗红胖大边有齿痕,苔黄腻。实验室检查血尿酸μmol/L。中医诊断为急性痛风发作,证属脾虚湿热内蕴,治以健脾除湿,清热通络。

拟方:生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桃仁10g,白茅根30g,炒苍术12g,盐黄柏12g,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0g,土茯苓30g,苦参12g,茵陈30g,猪苓15g,泽泻20g,石膏30g,连翘10g,山慈菇15g,延胡索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早中晚温服。

五日后复诊,患者足踝部发热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上方7剂,水煎服。一周后三诊,足踝部发热肿胀疼痛消失,复查血尿酸μmol/L。调整方药减清热燥湿之苦参、石膏、竹叶、知母,以免久服伤胃,加桂枝、砂仁、山楂温阳健脾化湿,加丹参、当归补血活血、散瘀定痛。

组方:茯苓20g,半夏10g,陈皮10g,茵陈30g,炒苍术10g,黄柏12g,生薏苡仁30g,泽泻18g,白茅根30g,冬瓜仁30g,土茯苓15g,丹参30g,当归10g,桂枝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1个月后复查血尿酸μmol/L,血糖血脂等指标也恢复正常。后每周服用上方4剂连续调理3个月,随访2年痛风未再复发。

按:中医以津液代谢理论为基础,以经方组合紧贴上、中、下三焦气化失常、津液代谢失调的痛风病因病机,以调整肺、脾、肾脏腑功能为治疗方向,理法方药严谨统一,配伍合理,充分发挥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优势。

西医也有部分专家认为痛风的病理并非是嘌呤、尿酸导致的痛风,而是核酸、嘌呤、尿酸等物质的代谢紊乱导致了痛风。如单纯地抑制尿酸合成或促进尿酸排泄均非治疗痛风病的最好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痛风的发病。只有解决了代谢(三焦)的问题,才能最终控制痛风。

本案中医针对上中下三焦化裁了三个不同的经方来达涤浊的效果。以千金苇茎汤宣肺开流澄源,肺宣降可助脾之运化、肾与膀胱之气化,肺与大肠相表里,气宣降于大肠,大量湿浊之邪得以从下焦二便快速排泄;以二陈汤加猪苓、茵陈、苦参、土茯苓健脾化湿利湿,使湿无可生之源;以四妙散加泽泻猪苓泄肾中湿浊之邪,使湿有去处,加石膏、连翘、地龙清热解毒,加山慈菇、延胡索降尿酸行气活血通络止痛,常用5剂药即可见效,较快缓解痛风症状。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北京中科
白癜风治疗知名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cs/15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