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风治疗你应该了解的知识

——医院药剂科

痛风是由嘌呤代谢障碍或尿酸排泄减少引起的血尿酸增高并伴有关节、肾脏等器官损害的一组疾病。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中老年,男女之比约为20∶1,女性多在绝经期后发病。尽管遗传因素可能使某些人更容易得痛风,但痛风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比如日常食用大量肉类、海鲜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大量饮酒。这种生活方式在过去只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才能负担得起,所以被称为“富贵病”。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发病率快速增长。痛风这种“富贵病”,如今正与越来越多的寻常百姓结缘。尽管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但对痛风的药物治疗却隐藏着不少不合理的情况,以下有关痛风用药的知识不可不知。

1痛风急性期用药有讲究

在痛风急性期,首要问题是尽快控制关节炎症,缓解患者疼痛。所用的药物主要有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糖皮质激素,或是帮助碱化尿液的碳酸氢钠等药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首先推荐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其次推荐使用类固醇激素口服或局部关节腔注射,秋水仙碱因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过于接近而被作为第三选择。

关于急性期用药时间,既然是急性痛风发作期用药,用药时间就应根据急性痛风发作的时间而定。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3-10日逐渐自行缓解。但是随着发作的频率增加,自行缓解所需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长。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我们希望将疼痛的程度减轻,发作时间缩短。因此一般急性期的用药在一周左右。如果上述药物在服用一周后疼痛仍无明显好转,患者应当再次就诊。痛风发作时疼痛难忍,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患者往往希望迅速控制症状。因此,建议患者在痛风发作前,关节开始出现不适时,尽早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急性发作期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关节炎症与疼痛,而不宜加用降尿酸药。这是因为降尿酸药物本身没有消炎镇痛的作用,相反,因其能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促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不溶性尿酸盐结晶,被趋化而至的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性因子和水解酶,从而加重关节炎症或引起“转移性痛风”。因此,应该在疼痛症状完全缓解、过了急性期之后再服用降尿酸药。但如果患者之前已开始服用降尿酸药物,则应继续服用,而无需停药,这是为了尽量维持患者急性期血尿酸浓度的相对稳定,避免因血尿酸浓度显著波动而导致病情加重。

2合理选择降尿酸药物及用药时机

降尿酸药物主要适用于间歇期和慢性期痛风的治疗,通过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急性发作以及关节、肾脏等痛风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在临床中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分为两大类:包括促尿酸排泄的苯溴马隆以及抑制尿酸生成的别嘌醇和非布司他等。前者适用于血尿酸增高、肾功能尚好、24小时尿酸排泄量低于mg、无尿路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的患者;而后者适用于尿酸产生过多、肾功能受损、有痛风石及尿路结石的痛风患者。尤其是非布司他,作为痛风新药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于别嘌醇,更适合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而且促尿酸排泄药物的副作用比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少、程度轻,因此,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临床上通常首选促尿酸排泄药,次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对于单用一类药物疗效不佳者,也可采用二类药物联合治疗。

降尿酸治疗时机也很重要。记住:在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宜加用降尿酸药物,此类药物应在急性炎症控制1-2周后开始应用,而且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合适的剂量。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降尿酸药物且血尿酸达标后一段时间后,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减量使用降尿酸药物,此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要检测血尿酸水平是否持续达标。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采编

(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本文版权属于上海药讯,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

上海药讯长按识别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北京中科医院亲身经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cs/1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