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缓慢而隐蔽,病程较长,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
临床常见风湿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红斑狼疮等。迄今为止,风湿病的病因都无从查找。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从医50载的名老中医冯兴华教授至今仍致力于风湿病的中医治疗和研究。他认为,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无论治病或者养生都要考虑自然和情绪对人体的影响,并且提出“痹病从肝论治”的理论,广泛应用在风湿病等多种疾病的中医治疗。
(北京青年报)
与时俱进衷“中”参“西”
冯兴华认为,中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治疗疾病方法不同,有着各自的优势与特点,谁也完全替代不了谁。学习中医同时也要学好西医,要了解西医学的进展,利用中医的思维来分析西医疾病的病因病机,用中医药的治疗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我在临床上治病时,都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如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探索中医治疗这些疾病的中医证候转化规律,和有效的治疗方药。”
中西医结合也要解西医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如在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由于滑膜的炎症可以使患者的关节腔积液,在临床上表现出关节肿胀,而中医理论有“热盛则肿”的理论,中药治疗可用清热利湿的方法。
随着病情的发展,关节的滑膜内层细胞不断增生肥厚、血管翳的产生,临床表现为关节的持续肿胀,按之如泥,此时治疗是非单独使用清热利湿所能解决的,中医认为是痰淤互结所致,治疗需药配合化痰祛瘀散结的治疗方法。
风湿病不容小觑建议早诊断早治疗
迄今为止,风湿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多与环境、遗传有关,主要表现为免疫系统出现异常。风湿病不仅会影响到关节,还可能影响肌肉、血管、神经以及人的各个器官,大到肺、肝、肾、大脑,小到眼睛、耳朵、皮肤。因此,患者不能只依据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才断定自己患上风湿病。
冯兴华表示,风湿病的范围很大,它与性别、年龄都有一定关系。老年人比较常患上的是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以年轻男性为主,痛风则集中在中年人群体,但近年来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以前痛风一年看不到两、三个病人,现在一天就能看上两、三个,还是说明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不健康。”很多人出现痛风后,并不在意,也不及时就医。实际上痛风会影响到人的肾脏,轻则造成肾结石,重则会患上痛风性肾炎,更甚者会发展到肾功能衰竭。同时也会引发体内的代谢异常,血脂、血压、血糖都会随之升高。
从性别来看,狼疮和干燥综合征以女性患者居多,尤其是处于生育期的中青年女性。儿童风湿病也有很多种,例如幼年特发性风湿症等,家长应当多留心观察。此外,冯兴华建议,对于风湿病,早诊断很重要。“一旦出现关节痛、腰腿痛,哪怕早期只是关节肿胀、咳嗽,也建议大家找风湿科的专科医生,早诊断早治疗。”
疏肝解郁法可治疗抑郁症风湿病患者
冯兴华介绍,关节肿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临床表现,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肿胀是由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阻于关节所致。因此提出,祛邪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法。
强直性脊柱炎发病部位主要是腰骶部和脊背部,两者皆属于肾。患者多有脊柱的夜间疼痛、晨僵,这些说明了血瘀证的存在。因此,强直性脊柱炎的基本病机是肾虚为本,寒湿、湿热、血瘀为标,血瘀贯穿疾病的始终。
干燥综合征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如累及血液系统,表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累及消化系统出现继发胆汁淤滞性肝硬化等,需要依据具体症状进行治疗。冯兴华表示,治疗口干,可尝试自拟“加味玄麦柑桔汤”(玄参、麦冬、桔梗、金银花、连翘等),治疗眼干可自拟“清肝养血汤”(菊花、黄芩、当归、白芍、石斛、枸杞等)。
此外,许多风湿性疾病患者中,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配合疏肝解郁法治疗。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合并抑郁临床表现者,能提高其他抗风湿药的疗效,还可以用于纤维肌痛综合征、雷诺氏症、不安腿、“产后关节痛”、“关节风湿症”等。
专家推荐:
▲冯兴华教授主任医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风湿免疫科原主任,曾参加国家科委“七·五”攻关课题《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与实践》的研究;中国中医研究院课题《强直性脊柱炎辨证规律》的研究。从医50多年,潜心研究风湿免疫疾病30多年,擅长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强直性脊椎炎、红斑狼疮、痛风等风湿免疫系统疾病。
医院出诊时间:周三、六上午
医院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宁愿架上药生尘,但愿天下人无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