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博药师一起来了解下痛风

视频请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痛风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urate,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于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受损,也常伴发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组,如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

原发性痛风多见于男性,占95%,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多于绝经期后发病

痛风的临床自然病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无症状期、急性关节炎期、间歇期和慢性关节炎期。急性关节炎是原发性痛风的最常见首发症状。

根据诱因、家族史、泌尿道尿酸结石史及典型关节炎表现应考虑痛风。根据血尿酸增高、关节镜检查发现尿酸盐结晶、痛风石活检或穿刺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确定诊断。

原发性痛风目前尚无根治性方法,但控制高尿酸血症可使病情逆转。如无肾功能不全预后一般良好。

a痛风病理生理1

1、尿酸主要由细胞代谢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类化合物以及食物中的嘌呤经酶的作用分解而来。血清尿酸在37度的饱和浓度为7mg/dl

2、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或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

疾病演变2

1、无症状尿酸血症期

2、急性发作期

发作前可无先兆,典理发作者常于深夜被关节痛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h左右达到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红肿灼热、皮肤紧绷、触痛明显、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恢复正常。首次发作多侵犯单关节,50%以上发生在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的病程中,90%患者累及该部位。足背、足跟、踝、膝等关节也可受累。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寒战、头痛、心悸、恶心等全身症状,可伴有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

3、间歇发作期

急性关节炎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患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刺痒等。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次数逐渐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间歇期缩短,甚至症状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逐渐增多。从下肢向上肢、从远端小关节向大关节发展,出现指、腕、肘等关节受累,少数患者可影响到肩、髋、骶髂、胸锁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

4、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未获满意控制,体内尿酸池明显扩大,大量MSU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廓,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髌骨滑囊等处。外观为皮下隆起的大小不一的黄白色赘生物,皮肤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皮下痛风石常与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并存。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继发退行性改变等。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有急性发作。

痛风的治疗3

痛风治疗的目标:

①迅速有效地缓解和消除急性发作症状;

②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③纠正高尿酸血症,促使组织中沉积的尿酸盐晶体溶解,并防止新的晶体形成,从而逆转和治愈痛风;

④治疗其他伴发的相关疾病

1、急性期发作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应按照临床分期进行,并遵循个体化原则

在急性发作期治疗时,以下3类药物均应及早、足量使用,见效后逐渐减停。急性发作期不开始进行降尿酸治疗,已服用降尿酸药物者发作时不需停用,以免引起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发作。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各种NSAIDs均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症状,现已成为一线用药。非选择性NSAIDs如吲哚美辛等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等。必要时可加用胃保护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禁用,伴肾功能不全者慎用。选择性环氧化酶(COX)-2抑制剂胃肠道反应少见,但应注意其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依托考昔(etoricoxib)已被批准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秋水仙碱:是有效治疗急性发作的传统药物,一般首次剂量1mg,以后每1-2h予0.5mg,24h总量不超过6mg。秋水仙碱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是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也可引起骨髓抑制、肝细胞损害、过敏、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低剂量(如0.5mg,每日2次)使用对部分患者有效,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起效较慢,因此在开始用药第1天,可合用NSAIDs。

3、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有明显的疗效。通常用于不能耐受NSAIDs、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者。单关节或少关节的急性发作,可行关节腔抽液和注射长效糖皮质激素,以减少药物的全身反应,但应除外合并感染。对于多关节或严重的急性发作可口服、肌肉注射、静脉使用中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20-30mg/d。为避免停药后症状“反跳”,停药时可加用小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

2、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旨在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尿酸水平

使用降尿酸药物的指征是:急性痛风复发、多关节受累、痛风石出现、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或受累关节出现影像学改变、并发尿酸性肾石病等。

治疗目标是使血尿酸60mg/L,以减少或清除体内沉积的MSU晶体。目前临床应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抑制尿酸生成药和促进尿酸排泄药,均应在急性发作平息至少2周后,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根据降尿酸的目标水平在数月内调整至最小有效剂量并长期甚至终身维持。仅在单一药物疗效不好、血尿酸明显升高、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合用2类降尿酸。

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同时,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至少1个月,以起到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的作用。

1、抑制尿酸生成药: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oxidase,XO),阻断次黄嘌呤、黄嘌呤转化为尿酸,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广泛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尤其是尿酸产生过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目前我国这类药物只有别嘌醇(allopurinol)一种。

别嘌醇:初始剂量mg/d,以后每2-4周增加mg,直至-mg,每日3次(每日剂量在mg以内,也可1次服用)。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肝酶升高、骨髓抑制等,应予监测。大约5%患者不能耐受。偶有严重的超敏反应综合征,表现为高热、嗜酸细胞增高,毒性上皮坏死及剥脱性皮炎、进行性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仅对皮疹等轻微反应者考虑住院进行脱敏治疗,不能用于严重反应者。肾功能不全会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应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减量使用。部分患者在长期用药后产生耐药性,使疗效降低。

2、促尿酸排泄药: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增加尿酸排泄,从而降低血尿酸。主要用于尿酸排泄减少型,以及对别嘌醇过敏或疗效不佳者。肾功能异常影响其疗效。由于这类药物可使尿中尿酸含量增高,一般慎用于存在尿路结石或慢性尿酸盐肾病的患者,急性尿酸性肾病禁用。在用药期间,特别是开始用药数周内应碱化尿液并保持尿量。

①丙磺舒(probenecid):初始剂量0.25g,每日2次,渐增至0.5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2g。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皮疹、药物热、一过性肝酶升高及粒细胞减少。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②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初始剂量50mg,每日2次,渐增至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mg。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症状、皮疹、粒细胞减少,偶见肾毒性反应。本品有轻度水钠潴留作用,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③苯溴马隆(benzbromarone):初始剂量25mg/d,渐增至50-mg,每日1次。根据血尿酸水平调节至维持剂量,并长期用药。本品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但肌酐清除率20ml/min时无效。不良反应较少,包括胃肠道症状(如腹泻)、皮疹、肾绞痛、粒细胞减少等,罕见严重的肝毒性作用。

3、新型降尿酸药:国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药物已用于临床或正在进行后期的临床观察,预计不久将在我国使用。

(1)奥昔嘌醇(oxypurinol):本品是别嘌醇氧化的活性代谢产物,其药物作用和疗效与别嘌醇相似,但不良反应相对较少。适用于部分对别嘌醇过敏的患者,然而二者之间仍存在30%左右的交叉反应。

(2)非布索坦(febuxostat):这是一种分子结构与别嘌醇完全不同的非嘌呤类降尿酸药物,特异性抑制氧化型及还原型XO,疗效优于别嘌醇。适用于别嘌醇过敏的患者。此外由于本品同时在肝脏代谢和肾脏清除,不完全依赖肾脏排泄,因此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不良反应主要有肝功能异常,其他有腹泻、头痛、肌肉骨骼系统症状等,大多为一过性轻中度反应。

(3)尿酸酶(uricase):人类缺少尿酸酶,无法将尿酸进一步氧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等排出体外。生物合成的尿酸氧化酶从这一机制上降低血尿酸。目前主要有:①重组黄曲霉菌尿酸氧化酶(rasburicase);②聚乙二醇化重组尿酸氧化酶(PEG-uricase)。二者均有快速、强力的降低血尿酸疗效,主要用于重度高尿酸血症、难治性痛风,特别是肿瘤溶解综合征患者。前者免疫原性较高,易引起超敏反应及耐药性,且半衰期短,需频繁给药,后者在这些方面有所改进。本品的其他不良反应有待长期观察。

4、碱性药物:尿中的尿酸存在非离子化(即游离尿酸)和离子化(即尿酸盐)2种形式,作为弱有机酸,尿酸在碱性环境中可转化为溶解度更高的尿酸盐,利于肾脏排泄,减少尿酸沉积造成的肾脏损害。痛风患者的尿pH值往往低于健康人,因此在降尿酸治疗的同时通过下列药物碱化尿液,特别是在开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药期间,应定期监测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同时保持尿量,是预防和治疗痛风相关肾脏病变的必要措施。

①碳酸氢钠片:口服每次0.5-2.0g,每日3次。由于本品在胃中产生CO2,增加胃内压。常见嗳气、腹胀等症状,也可加重胃溃疡;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碱血症及电解质紊乱,充血性心力衰竭、水肿\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②枸橼酸钾钠合剂:Shohl溶液(枸橼酸钾g,枸橼酸钠98g,加蒸馏水至0ml),每次10-30ml,每日3次。使用时应监测血钾浓度,避免发生高钾血症。此外也可选用枸橼酸钾钠颗粒剂、片剂等

患者教育3患者教育

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

①避免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尤其是脑、肝、肾),海产品(尤其是海鱼、贝壳等软体动物)和浓肉汤含嘌呤较高;鱼虾、肉类、豆类也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各种谷类、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含嘌呤最少,而且蔬菜水果等属于碱性食物,应多进食

②对于肥胖者,建议采用低热量、平衡膳食、增加运动量,以保持理想体质量

③严格戒饮各种酒类,尤其是啤酒

④每日饮水应在0ml以上,以保持尿量

参考资料:

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刘博药师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曝光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zz/22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