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养生
传播养生知识
交流养生经验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但痛风发病有明显的异质性,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高尿酸血症患者只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前者多由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所致,常与肥胖、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后者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引起。
病因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由于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高尿酸血症与痛风发病率差异较大。
临床上仅有部分高尿酸血症患者发展为痛风,确切原因不清。当血尿酸浓度过高和(或)在酸性环境下,尿酸可析出结晶,沉积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组织,造成组织病理学改变,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痛风肾和痛风石等。
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需建立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之上;而继发者则主要由于肾脏疾病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某些药物抑制尿酸的排泄等多种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多在更年期后发病。常有家族遗传史。
1.无症状期
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高尿酸血症,从血尿酸增高至症状出现的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有些可终身不出现症状,但随年龄增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并与高尿酸血症的水平和持续时间有关。
2.急性关节炎期
常有以下特点:①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多呈剧痛,数小时内出现受累关节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单侧躅趾及第1跖趾关节最常见,其余依次为踝、膝、腕、指、肘;②秋水仙碱治疗后,关节炎症状可以迅速缓解;③发热;④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数日内自行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表现;⑤可伴高尿酸血症,但部分患者急性发作时血尿酸水平正常;⑥关节腔滑囊液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盐结晶是确诊本病的依据。受寒、劳累、饮酒、高蛋白高嘌呤饮食以及外伤、手术、感染等均为常见的发病诱因。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常见于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常为多关节受累,且多见于关节远端,表现为关节肿胀、僵硬、畸形及周围组织的纤维化和变性,严重时患处皮肤发亮、菲薄,破溃则有豆渣样的白色物质排出。形成瘘管时周围组织呈慢性肉芽肿,虽不易愈合但很少感染。
4.肾脏病变
(1)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持续性,伴有肾浓缩功能受损时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表现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少数患者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或无尿,最初24小时尿酸排出增加。
(2)尿酸性肾石病10%~25%的痛风患者肾有尿酸结石,呈泥沙样,常无症状,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当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感染可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
检查1.血尿酸测定
血清标本,尿酸酶法。正常男性为~μmol/L(2.5~6.4mg/dl),女性为~μmol/L(1.6~5.0mg/dl),更年期后接近男性。血尿酸存在较大波动,应反复监测。
2.尿尿酸测定
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每日尿酸排出量超过3.57mmol(mg),可认为尿酸生成增多。
3.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形尿酸盐结晶。
4.X线检查
急性关节炎期可见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慢性期或反复发作后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特征性改变为穿凿样、虫蚀样圆形或弧形的骨质透亮缺损。
5.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与磁共振显像(MRI)检查
CT扫描受累部位可见不均匀的斑点状高密度痛风石影像;MRI的T1和T2加权图像呈斑点状低信号。
折叠诊断男性和绝经后女性血尿酸μmol/L(7.0mg/dl)、绝经前女性μmol/L((5.8mg/dl))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中老年男性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活检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做出诊断。X线检查、CT、或MRI扫描对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急性关节炎期诊断有困难者,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有诊断意义。
痛风是人体内的嘌呤代谢发生异常而使尿酸代谢失调,血尿酸过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等处,导致局部肿胀、疼痛、变形的一种疾病。
所以,一般来说营养治疗原则为:无论急性还是慢性痛风症,饮食上均应控制摄入富含嘌呤的食品,以避免诱发因素。
超高嘌呤的这些食物,痛风和高尿酸的人别吃!内附最全食物嘌呤表
因此,除了药物治疗,日常饮食的节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现在痛风病人对于基本的饮食宜忌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对豆制品很多病人却不知如何取舍,而对于痛风病人能否吃豆制品也有很多争论,那么,痛风病人到底能不能吃豆制品呢?
发芽豆类、黄豆芽、豆苗、豆浆等嘌呤含量很高(大于或等于毫克/克),大多数人也因此将豆制品列入痛风病人的饮食禁忌。
其实,大部分豆制品的嘌呤含量是很低的,基本在每克食物75毫克以下,主要是豆制品在加工过程添加和去除了某些成分。另外,在加工过程也会使豆类的营养物质组成发生改变。
超高嘌呤的这些食物,痛风和高尿酸的人别吃!内附最全食物嘌呤表
由于嘌呤的水溶性使得大部分嘌呤溶于水中,从而使这些豆制品保持低嘌呤含量。对于这类豆制品,痛风病人是完全可以选择进食的。
豆类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脂肪含量很低,和谷类食品混合食用,可以互相提高营养价值,起到良好的互补作用。总的来说,痛风病人不宜大量进食整粒黄豆、豆芽和豆浆,如果已经做成豆制品,是完全可以吃的。
注意,如果病人对豆制品实在不放心,可以仿照肉类的食法,把豆腐、百叶、豆干切成片或小块,放入开水锅煮烫3~5分钟,再捞起豆制品,弃汤即可。这样,其中的嘌呤会因溶于水而使得含量降低。
所以,豆制品不应是痛风病人的禁忌,如果把如此家常又如此有益的食品拒之门外,实在有些可惜。
微量级,但吃无妨(某些食物的嘌呤含量极低,甚至不含嘌呤)
如米饭、面包、鸡蛋、水果、牛奶、番茄、萝卜等。
轻量级,适量食用(每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小于75毫克)
痛风病人须小心选择及节制摄取量,如鸡肉、火腿、螃蟹、鳗鱼、生蚝、芦笋、菠菜等。
建议病人吃每克食物嘌呤含量在75毫克以下的食物,豆腐、百叶、豆干等均在此列,适量食用是有益。
中量级,颇为危险(每克食物中含嘌呤75~毫克)
有些食物,特别是肉类,如牛肉、猪肉、贝类、章鱼、鲤鱼、腊肉、香肠、肉汤等,吃少量可能已超出一天的嘌呤摄取量,因此很容易促使痛风发作。
重量级,不吃为妙(每克食物中含嘌呤~0毫克)
很多人喜欢吃动物内脏,如猪肝、鸡肾等,这些食物除了含高胆固醇外,还含极高的嘌呤。所以,对这类食物,痛风病人最好别吃。
治疗(一)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总热量;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如心、肝、肾等)的大量摄人;每天饮水ml以上以增加尿酸的排泄;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药等;避免诱发因素和积极治疗相关疾病等。
(二)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目的是使血尿酸维持正常水平。
1.排尿酸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盐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降低尿酸水平,适合肾功能良好者;当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min时无效;已有尿酸盐结石形成,或每日尿排出尿酸盐3.57mmol(mg)时不宜使用;用药期间应多饮水,并服碳酸氢钠;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递增。
2.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别嘌呤醇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尿酸的生成减少,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者。与排尿酸药合用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刺激,皮疹、发热、肝损害、骨髓抑制等,肾功能不全者剂量减半。
3.碱性药物碳酸氢钠可碱化尿液,使尿酸不易在尿中积聚形成结晶,长期大量服用可致代谢性碱中毒,并且因钠负荷过高引起水肿。
(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的治疗
绝对卧床,抬高患肢,避免负重,迅速给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
1.秋水仙碱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释放白三烯B4、糖蛋白化学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1等炎症因子,同时抑制炎症细胞的变形和趋化,从而缓解炎症。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厌食、腹胀和水样腹泻,发生率高达40%~75%,如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药,若用到最大剂量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及时停药。该药还可以引起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表现以及脱发等。
2.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中的环氧化酶活性,进而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消炎镇痛。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为禁忌证。禁止同时服用两种或多种非甾体抗炎药,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
3.糖皮质激素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使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或ACTH短程治疗。该类药物的特点是起效快、缓解率高,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症状"反跳"。
(四)发作间歇期和慢性期的处理
治疗目的是维持血尿酸正常水平(见高尿酸血症治疗),较大痛风石或经皮溃破者可手术剔除。
(五)其他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常与代谢综合征伴发,应积极行降压、降脂、减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综合治疗。
黄帝养生
源于《黄帝内经》
三十年养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