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唯一的知识接受渠道,对外埠技术早些年的封闭,直接导致,我们国家的痛风患者,知道的和不知道的都几乎一样。甚至有些误区,在99%的人中间都长期存在,我们却不一定知晓!以下是痛风患者当中长期存在的10个误区:
误区1:痛风病不治不会死人
痛风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关节畸形,痛风石、肾结石生成,引起肾衰竭、尿毒症、败血症,最终致死。有资料显示,痛风患者有肾脏病变者为%,合并高血压者约为58.8%、合并糖尿病者为22.1%、合并高脂血症者为75.5%、合并心肌梗死者为2.1%。
误区2:吃点痛风药就能治好痛风
痛风患者尿酸排泄不畅,即肾损伤,药毒副作用极大,长期服用会损伤肾、肝,加重肾脏代谢负荷,进一步病情恶化;痛风的病发部位为骨关节,属无血组织,口服药物需通过血液到达病灶发挥药效,因此口服药物对于骨关节的痛风均属隔靴搔痒。
误区3:尿酸降了,痛风就治好了
"降尿酸就能根治痛风"缺乏基本医学常识。单一降尿酸只能杜绝新尿酸结晶形成,无法去除已产生的结晶结石,也不能修复肾脏尿酸排泄障碍,无法从痛风形成的根源上同步解决问题,是痛风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
误区4:严格忌口,痛风就不会犯
很多痛风患者认为不吃禁忌食物,痛风就不发作。实际上给身体留下巨大隐患,即使控制得当,也只是外源性暂时防止痛风复发,病变的组织依然无法改善。要治好痛风,需治本除根,从痛风形成的源头上治痛风。
误区5:按照说明书吃秋水仙碱
说明书:成人常用量为每1~2小时服0.5~1mg,直至关节症状缓解,或出现腹泻或呕吐,达到治疗量一般为3~5mg。
24小时内不宜超过6mg,停服72小时后一日量为0.5~1.5mg,分次服用,共7天。
目前指南:开始1.0mg,1小时后再服用0.5mg,12小时后,再服用0.5mg。之后每天服用0.5mg两到三次服用。在降尿酸过程中,小剂量维持半年以上。
误区6:豆制品不能吃
老观点:豆类和豆制品为高嘌呤食物,认为痛风病人不能吃。
新观点:新的研究表明豆类尤其是豆制品不但不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反而可降低血尿酸,它们是痛风的保护因素。其机制主要是由于豆类同时具有增加血尿酸和促进尿酸排泄的作用,且以后者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在豆类加工为豆制品时嘌呤会有一部分流失,所以对豆制品的摄入要鼓励而不是限制。
误区7:水果、蔬菜可以随便吃
老观点:水果、蔬菜为低嘌呤食物,痛风病人可以吃。
新观点:富含果糖或甜味的软饮料、果汁、富含糖分的水果也是新发现的危险因素。菠菜等含有草酸盐较高的食物,容易与尿酸盐作用,形成结石,故也应避免。
误区8:醋、酸奶等酸性食物不能吃
老观点:醋、酸奶等酸性食物不能吃,因为尿酸为酸性,再摄入酸性食物,不利于痛风治疗。
新观点:醋在进入身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消耗血液中碳酸,起到碱化的作用,故醋可以放心吃,但不要与碳酸氢钠一起吃。奶类食物代谢后呈碱性,酸奶的嘌呤值并不高。此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看,低脂乳制品有利于预防痛风,酸奶对降尿酸也有益。
误区9:只要痛风不发作,就不吃药
在很多病友眼里,痛风就只是关节疼痛。痛就吃点止痛药,不痛时就不管。这是典型的治标不治本行为。痛风的根本问题是尿酸高,只有把尿酸降下来了,才能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减少高尿酸对身体造成伤害。通常建议,没有痛风石的病友,要把血尿酸降低到或μmol/L;有痛风石的则要降到μmol/L。
误区10:严格控制饮食,不用吃降尿酸药物
很多病友说,我饮食控制的非常严格了,为什么还发痛风呢?其实,嘌呤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的是通过食物进入体内的,只占总嘌呤含量的20%,而内源性的嘌呤主要是细胞代谢的产物,起决定作用。所以,只控制饮食,不吃药也是不行的。
其实,痛风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应该到风湿免疫科就诊。目前痛风的诊治指南早已发生天翻地覆变化,很多医生和病人治疗痛风观点都早已落后。
届时同样会免费送出台华络疼痛治疗仪给用户。欢迎广大疼痛患者参与!
“公益活动:华络送机0台无效赔偿10万”已于7月7日开启第三期赠机活动,参与者可提前赚取积分争取排名前列赢取送机机会。
欲参与活动请先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中科医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