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都得痛风
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约为10%,痛风患病率0.84%,高尿酸血症(HUA)的患病率有一定地区差异。南方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于同期国内其它地区,在性别方面,无论是高尿酸血症还是痛风都比较青睐于男性即“重男轻女”,高尿酸血症发病男:女=2:1,痛风发病男:女=20:1。原因与男性喜饮酒,应酬交际较女性多,同时目前工作精神压力大有关。而且近年高尿酸血症(HUA)患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
痛风指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发生急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结石、肾功能受损。5-18%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展为痛风,临床上痛风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尿酸性泌尿系结石、尿酸性肾病等。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都得痛风,但是痛风的发病与血尿酸数值直接相关。
可以这样说,对于健康而言,痛风是一个明目张胆的匪徒,而高尿酸血症则是一个潜伏着的间谍,高尿酸血症引来的疾病不止有痛风,二者危害相当,而后者经常因为缺少临床症状所以更容易被忽视。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基础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最主要的生化基础和最直接的病因,也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如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正常人尿酸的产生和排泄基本上保持着动态平衡。凡影响血尿酸生成和排泄的因素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中尿酸生成过多占10%,尿酸排泄减少占80-90%。若体内产生过多或排泄减少均可致血尿酸浓度高于umol/L,形成高尿酸血症,若再不及时干预治疗或过度劳累、情志不畅、高嘌呤饮食均可使代谢相对缓慢导致痛风的发生。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诊断高尿酸血症(HUA)诊断标准: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umol/L,女性umol/L。痛风的诊断则要符合下列条件:1.多与午夜或清晨突然发病,表现关节红肿疼痛,单侧第一跖趾关节最常见,其次累及为踝部关节、膝关节、腕关节、指关节、肘关节。2.秋水仙碱治疗有效。3.初次发病有自限性,数日可缓解。4.化验大多伴有血尿酸高,也有1/3痛风急性期患者血尿酸不高。5.关节腔液或关节囊夜病理可见尿酸盐结晶。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治疗 痛风的治疗目的在于首先能迅速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其次要能预防痛风复发,再次则要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尿酸盐沉积造成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高尿酸血症的治疗首先要从改善生活方式开始,包括1.低嘌呤饮食,鼓励低脂或无脂食品,多食蔬菜,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酒精、果汁摄入,及进食火锅;限制牛、羊、猪肉及富含嘌呤的海鲜摄入,限制甜点;2.多饮水毫升/日,保证尿量毫升/日。戒烟,限酒,尤其要禁啤酒;3.控制体重及与痛风相关的其它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暴饮暴食,过度劳累,避免寒湿,穿舒适鞋子;4.碱化尿液使尿PH维持在6.2-6.9,可溶解尿酸盐沉积,从而排除,减轻对关节损伤。
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治疗及缓解期治疗,急性期可以应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双氯芬酸钠片、吲哚美辛等,必须注意的是,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消炎药,以及两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禁止同时使用,上述药物无效时可以考虑糖皮质激素治疗。还可以局部外用双氯芬酸钠乳膏、扶他林乳膏等缓解症状。缓解期药物治疗则包括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部分,抑制尿酸生成药物有别嘌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有从肾脏排泄的如苯溴马隆、丙磺舒以及促进肠道排泄的药物如药用炭片。应当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