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西医学认为痛风是尿酸过高导致沉淀物堆积在关节中,故产生剧痛,皮肤红肿,碰触不得,以足部跖趾关节及大拇指为多发部位,部分患者发病部位可呈游走性。其一般治疗是消炎止痛,同时要求病人不可喝酒,控制高嘌呤饮食的摄入,如海鲜、啤酒、豆制品及动物内脏等,以免痛风再发,至今尚无根治之法。但中医已经有一套治疗痛风的病因病机,内外治疗方法,包括方剂,针灸等。
1.痛风之病因病机
中医对风湿病之病因病机,大多强调“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以外因为主要致病因素。但路老强调“因人之体质强弱不同,禀赋各异,地土方宜、生活习惯不一,而受邪各有偏盛”,派生出行、着、痛、热痹之殊;五体痹、五脏痹,则是六淫之邪侵犯机体后,蕴久化热酿痰,致痰浊、瘀血、毒热等阻于肌肤、筋脉、骨胳,“久痹不已,复感于邪”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演变而来。
故赞同朱丹溪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即“主要强调了内因,而认为风、寒、暑、湿、热、毒等外邪,仅是在内因病变前提下之诱发因素”。
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有:血中有热,污浊凝涩;饮食不洁,酒色过度;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暑、湿之毒;情志不畅,伤脑动神等,致内脏功能失调,气血偏盛,阴阳失衡,而诱发本病。认为其发病或因内有血热,外受风寒,涉水立湿;或因饮食不节,姿啖肥甘,饮酒过度,损伤脾胃;或因劳倦过度,思虑伤脾所致。脾虚胃弱,升降失司,久必伤及肾气,肾气虚则气化不利,清浊不分,水湿内蕴久则化热。内外之邪相引,则易诱发本病。
2临床症状表现
急性期以湿热之毒为主。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来势猛,同时血尿酸升高,血沉增快,第一跖趾及拇指关节或踝手腕、膝、肘等关节红、肿、热、痛,昼轻夜重。治疗及时者,一般4~7日可缓解,而严重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周局部红肿方见消退,皮肤颜色恢复正常。病久的患者即使红肿消退后,仍呈暗紫色,有的关节皮肤脱屑。反复发作周期长者,一年或数年,短者一周或半月。
急性缓解后,即转为慢性期,虽关节红肿消失,但仍疼痛或剧痛。病邪久恋,正气暗耗,脾、肾、三焦功能失常。正虚邪实,痰瘀交阻,深入筋骨,病情加重,关节僵硬变形。痰浊凝结,有痛风石形成。
主要特点有:
①游走性疼痛,以四肢痛为多;
②红肿热痛,痛有定处;
③手掌足跗肿甚;
④身多块瘰、痰核(结节);
⑤本病初期可见恶寒发热,而痛痹以寒湿侵犯关节,其疼痛部位多固定不移为主,且畏寒多而发热症状较少;
⑥临床特点为周身重滞不舒,如周身束扎不适,肉色不变。
3治则方药
本病急性期当治其标,故可用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之法,则痛、肿可消。
3.1急性期
临床表现:局部关节红肿,昼轻夜重,犹如虎啮。关节活动受限,在足者,站立、行走困难。烦躁气急,口渴喜冷饮或喜热饮,但饮水不多。脘闷纳少,肢体困重,无力,便溏尿黄。或有头痛发热,恶寒。舌质红或尖边红,苔黄腻或厚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疏风通络,消肿止痛。方药:痛风冲剂一号(路志正经验方):黄柏、生薏苡仁、丹参、虎杖、青风藤、益母草、防己、川牛膝、稀莶草、秦艽、威灵仙等。服法:日2~3次,每次9g,饭后开水冲服。
3.2慢性期
临床表现:局部关节酸胀,疼痛或剧痛,逢阴雨、刮风时重,关节不红不肿,喜暖恶寒,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活动受限,神疲纳少,腰痛乏力。或在指尖、跖趾、耳廓等处有痛风结节,舌质淡苔白或白滑,脉沉弦或沉滑或兼涩。治法:健脾益气,补肾通络,疏风定痛。方药:痛风冲剂二号(路志正经验方)。黄芪、丹参、防己、青风藤、鸡血藤、赤芍、桂枝、炒白术、茯苓、泽泻、络石藤、防己、萆薢等。服法:日2次,每服9g,饭后温开水冲服。
3.3外治
治法:活血通脉、软坚化瘀、消肿止痛。方药:痛风冲剂三号(路志正经验方)。皂刺、大黄、透骨草、鹿含草、防己、防风、炙乳没等。服法:用开水适量,冲50g,熏洗,浸泡患处。水冷后再加热熏洗之,日2~3次,每次半小时。
4病案举例
患者,男,29岁,某公司程序员,年5月31日初诊。
主诉:周身关节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天。
病史:患者自3年前左足踝关节突发肿痛,夜痛甚,需服芬必得、百服宁止痛。此后足踝、肘、膝关节游走性疼痛反复发作,时感周身重滞不舒。与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常于劳累、饮食不慎时发作。3天前左膝关节肿痛,色红,皮温高,不能行走。体查见面部及前胸有散在性暗红色皮下结节。食欲尚佳,但时有腹胀、大便溏薄,因关节肿痛而夜眠不安。舌质暗,苔薄黄而腻,脉沉涩。
中医诊断:痛风;西医诊断:痛风性关节炎。
中医辨证: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阻滞。
立法:健脾祛湿,清热助阳化气。处方:苏叶l0g,藿荷梗l0g,炒苍术15g,炒苡仁30g,炒杏仁10g,厚朴12g,土茯苓18g,泽泻12g,山慈姑l0g,益母草l0g,防风己各12g,萆薢15g,稀莶草15g,益智仁9g,砂仁6g,7剂。
二诊:服药后关节疼痛明显缓解,红肿已消,胸背疼痛症状减轻,现仍感关节乏力,僵涩,纳谷尚馨,脘闷腹胀,睡眠尚安,大便溏薄,小便短黄。舌质暗红,苔薄黄,根腻,脉沉纽而涩。
治宗上法,稍事加减:去苏叶、稀莶草、益母草、益智仁、藿梗,以免祛风过而伤正,加大腹皮12g,姜半夏l0g,炒枳实15g,车前子布包15g,苏荷梗后下各l0g以增行气祛湿之力,继服14剂。同时给予中药局部外洗,处方:防风己各15g,当归12g,炙乳没各6g,山甲珠l0g,络石藤l0g,地肤子20g,忍冬藤15g,14剂。
三诊:药后膝关节红肿疼痛已除,唯站立久则肢体酸软,纳可,大便时溏。舌体胖,舌尖红,苔薄白,脉沉滑。证属湿热渐去,而正虚日显。治宜健脾扶正,祛湿通络。处方:太子参15g,炒苍术12g,炒苡仁20g,炒杏仁l0g,厚朴花12g,姜半夏l0g,土茯苓20g,砂仁后下6g,萆薢15g,防风、防己各12g,山慈姑l0g,青风藤15g,何首乌藤15g,益母草15g,虎杖15g,牡丹皮l0g,12剂。此后,时因工作紧张,痛风复发,左膝关节活动不利,微红肿,夜间疼痛为甚,发热,汗出,伴乏力。饮食可,夜寐差,多梦,腹胀,大便溏,小便黄。舌苔薄黄,尖边红,有齿痕,脉沉滑小数。
则治守前法、方剂,重在清热利湿,通络止痛,加用黄柏l0g,松节15g,地龙12g等。并辅以茶饮方以增强疗效,则可很快缓解。
茶饮处方:太子参l0g,炒薏苡仁30g,赤小豆30g,厚朴花12g,玫瑰花20g,玉米须40g,10剂。
药后关节肿痛已消,唯站立久,无力而紧缩感,胃脘不适已除,纳可,大便日晨起一行。舌胖暗有齿痕,苔薄黄且腻。属湿热清而寒湿之象显露,治宜益气健脾,疏风利湿通络。
处方:生黄芪20g,茯苓18g,炒苡仁20g,泽泻l0g,炒苍白术各l0g,青风藤15g,络石藤15g,萆薢15g,桃、杏仁各l0g,鹿含草12g,松节15g,防己12g,忍冬藤15g,车前草15g,砂仁后下6g,全蝎4g,20剂。药后病情平稳。大便日1~2次,偶不成形。舌质淡,尖红,苔薄白根微腻,脉沉滑。即见效机,治宗前法,守方增减再进14剂。并嘱注意饮食宜忌,调理巩固之。至今尿酸、血脂正常,未再复发。
[按语]本案患者形体丰腴,痰湿素盛之质,平素嗜食生冷,损伤脾肾,纳化失健,肾气不足,分清泌浊失职。且工作紧张,常加夜班,缺乏运动,则湿浊内停,日久蕴热,加之肥人多气虚,风湿之邪又乘虚而入。风为阳喜动,湿为阴邪重浊,内外相合酿成湿热,痹阻经脉关节,蓄于骨节之间,故见肘、膝、足踝关节游走性疼痛,周身重滞不舒。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则见小便短黄;湿热阻滞大肠则致便溏,或粘滞不爽。其治采取中药内服与外洗以及茶饮和适度功能锻炼等综合疗法,内服以芳化、畅中、淡渗三法为主,仿三仁汤、藿朴夏苓汤之意加减以调理脾肾功能,而药物外洗可直接作用于局部,以提高疗效,故痛风缓解明显,红肿消退快速。而标证稍缓之后,气虚等它经之象显露,故加重黄芪、苍术、白术、砂仁以益气健脾温中之力。治疗中主要以益气疏风、健脾祛湿、活血通络为大法。盖取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先后迭治九诊,三年之痛风,得以缓解和控制。
方药
本病一般参照“历节”治疗,中医认为金能克木,辛为金,酸为木,以辛制酸。如此一来不但可以缓解疼痛,且能把多余的酸味排出体外。本病一般多发在肝经循行部位,如跖趾关节、内踝等,同时与脾、肾有关,在治疗上宜加强脾胃的功能,及加强肾的代谢力。
桂枝芍药知母汤、甘草附子汤等方药可以选用。很多病患在夜半发病,更证明与肝胆的关系密切。在痛风缓解期宜补肝肾,增强其排泄功能。
针灸
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治疗白虎历节风(痛风),针金门穴。
金门穴位于人体的足外侧部,当外踝前缘直下,骰骨下缘处。
还有一种刺血加拔罐的方法,医院光谷院区针灸科潘红玲医师介绍,取阿是穴(红肿明显处)消毒,用七星针重叩至皮肤出血,
注意:要将红肿处全部叩遍。立即加拔火罐,小关节处可用去底磨平之青霉素小瓶以抽气法拔之,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每处每次宜拔出瘀血5~10毫升为宜。每周2次,4次为1疗程。效果很好。
笔者曾在临床上应用周尔晋“X形平衡疗法”针刺缓解痛风急性疼痛。该疗法源自中医针灸缪刺法,以左治右,以上治下,在疼痛部位的身体对称点,如左手拇指和右脚大拇指最对称,左肘部与右膝盖对称,找到对称点后按压寻找压痛点,即是疾病反应点,采用针灸或按揉方式,疼痛可快速缓解,并能恢复正常活动。此外,还可配合第二掌骨诊疗法及耳穴治疗。
单验方
《管氏秘方》中有一个食疗方:“两足急痛拘急挛,不分昼夜动移难;猴姜炖(羊)肉趁热服,生姜膏贴康如前。”对于足筋拘挛抽搐或关节疼痛严重者,可采用骨碎补60~90克,炖羊肉1斤,温热吃,同时用生姜捣绒成膏状,贴敷患处,便可恢复健康。《孙真人海上方》也有用生姜捣膏外敷治疗足筋急痛的记载。《急救危症简便验方》治疗两足痛如刀剜不可忍,用生姜切片蘸香油搽痛处,随用生姜火烧热、捣烂,敷患处,不久姜干而痛止。这可以说是“以辛制酸”的外治法,简单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