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队神经学组病例解析

北队-神经学组病例

姓名:张敬教授

医院:医院

临床资料

男性,26岁,未婚

主诉:双下肢乏力4月余,加重10余天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4月余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乏力,双足为著,同时伴有双足底麻木、疼痛,呈针刺样,无双下肢肿胀,无走路踩棉花感,医院查腰椎MRI未见明显异常。现症状持续加重,双下肢肌力进一步下降,遂就诊于我院

既往史:

近期发现高血压,最高可达/mmHg,糖耐量轻度异常

专科查体:

左下肢近端肌力0级、远端肌力I级

右下肢远近端肌力0级;

双下肢疼痛、麻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

影像学资料–CT平扫影像学资料–MRI平扫影像学资料–MRI增强

专家解析

选择(单项选择)

A、淋巴瘤

B、血管瘤

C、血肿或脓肿

D、髓外造血

E、其他病变

手术记录

胸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分离内侧肌肉,暴露T9、10棘突及椎板,切除T9棘突椎板及T10上缘椎板,见肿物位于椎管内外,椎管内部分位于T9-10硬膜囊左右两侧,大小分别为2x1x0.5cm,2x0.5x0.5cm,由双侧T9/10椎间孔与椎管外部分沟通。肿物呈白色、粉状、血运一般、有包膜、肿物累及椎间小关节。显微镜下全切肿物,硬膜囊充分减压

病理

(T9~10椎管内外)检材内可见边缘光滑的颗粒状沉积物团块,其间及周围可见大量异物巨细胞,符合痛风石

痛风(gout)

人群患病率1-2%

中老年男性,男性占95%,发病高峰40-60岁

与胰岛素抵抗有关,较多患者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

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痛风病因:遗传与生活方式

临床表现

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可持续很长时间

急性关节炎期:起病急骤,夜间关节剧痛,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多见(50%-90%)

间歇期:数月发作一次

慢性关节炎期:发作频繁,疼痛加剧,形成痛风石,手足畸形

病程较长的痛风患者合并肾脏损害

病理

炎症反应

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关节周围结构和肾脏,结晶引起局灶坏死,而发生炎症反应,形成肉芽组织;周围纤维化时,形成痛风结节

好发部位:最常见第一跖趾关节,其次足底、踝、足跟、膝、腕、指、肘,很少累及中轴骨

痛风结节的细胞模型

硬膜外病变鉴别诊断

硬膜外间隙:椎内静脉丛(无静脉瓣),脂肪,淋巴管,疏松结缔组织

恶性病变:转移瘤、淋巴瘤

良性病变:

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

血管瘤

硬膜外脂肪沉积症

硬膜外积脓

硬膜外血肿

游离脱出髓核

淋巴瘤

椎管内淋巴瘤0.1–6.5%

继发多见;原发少见

男性50-70岁

胸椎(长、邻近胸腹腔,丰富静脉丛)

背侧多见,等T1、等或长T2,均匀强化

大部分B细胞来源(70%)

硬膜外淋巴瘤血管瘤(hmangioma)

好发年龄:30-60岁

病程较长,主要为肿瘤压迫症状

病理:海绵状型(cavrnous)

毛细血管型(capillary)

动静脉型(artriovnous)

静脉型(vnous)

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血管脂肪瘤

良性脂肪病变

最常见部位:中胸部硬膜外间隙

病理学特点:成熟脂肪细胞与异常血管组成(毛细血管、静脉、动脉)

影像学表现

CT:低密度

MRI:等或短T1、长T2,明显强化

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通常不是由创伤或医源性手术引起的

影像学表现为:

T1WI:硬膜外多节段高信号

胸段,腰段>颈段

形态呈双凸镜

信号特征符合血肿演变过程

点击“阅读全文”,或进入“群英会”板块,即刻参与答题!

赞赏

长按







































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预约就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bl/13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