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治疗现状调查这些不合理的痛风治疗你

据统计,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2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万人,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已民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疾病。

但是,痛风作为一种古老而新兴的疾病,目前医患双方都缺乏有关痛风本质的认识,从而导致了痛风这种最常见的炎性关节病,也是唯一可“根治的”关节病,没有得到理想的治疗措施。

有研究机构将浙江某市医疗机构的~年度全年的痛风处方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统计了处方的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由此或能对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痛风的治疗现状管窥一斑。

该市痛风处方中所用药物大致分为五大类:第一类为抗菌药物,处方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26%。第二类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处方张,使用率60.76%,糖皮质激素几乎合部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第三类药物为止痛药,处方张,其中张处方选择具有抗炎作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第四类药物为降酸药,处方张,其中苯溴马隆张;第五类为胃黏膜保护药,处方张,主要用于预防非甾体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消化道症状。

抗菌药物的使用

从痛风的发作机制来看,痛风的症状虽然与感染非常相似,但痛风引起的红肿热痛是由于尿酸盐结晶与免疫球蛋白结合,被白细胞识别并被其吞噬,促进溶体酶的释放,因而加剧炎症反应。其本质只是炎症反应,并非细菌感染,因此没有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和理由。但从处方量来看,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已经超过了50%,乡镇卫生院痛风处方抗菌药物使用率甚至高到80%。

较多年轻医生知道痛风不是感染引起,但一部分是痛风患者主动提出要求使用抗菌药物,经医生解释无效后才开出的抗菌药物与激素联用,并非医生本意;也有医生认为痛风虽不是感染,但有些”常有“合并感染,但经查看,仅有56张痛风处方诊断合并有痛有感染,并不象医生解释的”常有“。还有一部分年长的医生,认为痛风有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有C反应蛋白升高,认为就是感染,已习惯于使用抗菌药物联合激素治疗,医院,这一现象更加普遍。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中国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明确指出,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不能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或肾功能不全的痛风患者。但从处方数据来看,糖皮质激素的处方使用率已超过60%,乡镇卫生院最高已接近95%,且大多数为静脉注射给药(86.52%)。这显然与指南要求严重不符。

糖皮质激素用于痛风止痛是把双刃剑,虽能强效止痛,但副作用更为明显。美国痛风指南虽然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但仅在患者不能口服时可给予肌内或静脉注射。经调查,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痛风发作时痛感明显,痛风患者大多要求尽快解除病痛,致使医生在用法上选择以静脉给药方式,以期达到尽快减除痛风症状的目的。

止痛药的使用

痛风急性发作时伴有严重的红肿热痛,为控制症状,大多数医生选择了对症的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和糖皮质质激素。但有20张处方选择了盐酸曲马多缓释片,41张处方使用了复议对乙酰氨基酚片,38张处方使用复方氯唑沙宗片。

痛风发作的疼痛是由于尿酸盐结晶被白细胞吞噬后释放炎症因子,疼痛的关键是炎性刺激。虽然曲马多、对乙酰氨基酚、复方氯唑沙宗都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但作用机制不同。曲马多是弱吗啡制剂,作用于疼痛中枢;对乙酰氨基酚抑制前列腺的合成,但抗炎作用微弱;复方氯唑沙宗是中枢性肌肉松弛药。也就是说,上述药物虽然都有止痛作用,但无抗炎作用,因此不推荐用于痛风急性发作时的选用。

降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的使用基本没有太大的问题,这里就不再进行介绍。总的来看,对医生来说,痛风治疗应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降低静脉用药率,减少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对患者来说,应减少对医生的干扰因素,对公众进行痛风防治知识的宣教,纠正其对痛风认知上存在的误区。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zz/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