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德健康管理痛风调理

痛风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炎——各种并发症

糖尿病与痛风两者都是因为体内代谢异常所引起的疾病,很容易并发于患者身上,而尿酸值与血糖值之间大有相关,通常尿酸值高者,血糖值也会比较高,平时应多饮水益加速尿酸排泄。

痛风患者大多是较为肥胖体型,体内蓄积过多的脂肪容易使动脉硬化而引起高血压;且由于痛风患者日常饮食上偏向摄取高脂、高热量食物,因此体内的中性脂肪含量都相当高,胆固醇值通常也都超过正常标准,是高脂血症的好发族群之一,肥胖病人应控制饮食,同时进行减肥运动。

痛风患者的心脏血管容易发生动脉硬化的情形,导致血液无法充分送达心脏,血液循环机能不良,引起狭心症或心肌梗塞的机率就特别高,尤其是原本就患有高脂血症的痛风患者更是容易发生心脏疾病。

同样是导致于动脉硬化的问题,差别是在脑部发生。其症状包括头痛、头昏眼花、手脚发麻或麻痹等,严重的话,病人有失去意识之虞,甚至死亡,病患就诊时除了血管摄影外,还需做脑部的CT、MRI检查。

导致肾脏病变

1、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盐晶体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肾小管一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下降,出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小分子蛋白尿、白细胞尿、轻度血尿及管型尿等。晚期可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出现肾功能不全。

2、尿酸性尿路结石尿中尿酸浓度增高呈过饱和状态,在泌尿系统沉积并形成结石。在痛风患者中的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生之前。结石较小者呈砂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较大者可阻塞尿路,引起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泌尿系感染、肾盂扩张和积水等。

3、急性尿酸性肾病血及尿中尿酸水平急骤升高,大量尿酸结晶沉积于肾小管、集合管等处,造成急性尿路梗阻。临床表现为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尿中可见大量尿酸晶体。多由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即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继发原因引起。

检测标准

1.血尿酸测定

男性血尿酸值超过7mg/dl,女性超过6mg/dl为高尿酸血症。

2.尿尿酸测定

低嘌呤饮食5天后,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mg为尿酸生成过多型(约占10%);mg提示尿酸排泄减少型(约占90%)。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4小时尿尿酸排泄量以mg进行区分,超过上述水平为尿酸生成增多。这项检查对有痛风家族史、年龄较轻、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伴肾结石的患者更为必要。通过检测,可初步判定高尿酸血症的生化分型,有助于降尿酸药选择及判断尿路结石性质。

3.尿酸盐检查

偏振光显微镜下表现为负性双折光的针状或杆状的单钠尿酸盐晶体。急性发作期,可见于关节滑液中白细胞内、外;也可见于在痛风石的抽吸物中;在发作间歇期,也可见于曾受累关节的滑液中。

4.影像学检查

急性发作期仅见受累关节周围非对称性软组织肿胀;反复发作的间歇期可出现一些不典型的放射学改变;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可见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造成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偏心性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变,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边界较清,相邻的骨皮质可膨起或骨刺样翘起。重者可使关节面破坏,造成关节半脱位或脱位,甚至病理性骨折;也可破坏软骨,出现关节问隙狭窄及继发退行性改变和局部骨质疏松等。

5.超声检查

受累关节的超声检查可发现关节积液、滑膜增生、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关节内或周围软组织的痛风石及钙质沉积等。超声下出现肾髓质特别是锥体乳头部散在强回声光点,则提示尿酸盐肾病,也可发现X线下不显影的尿酸性尿路结石。

6.其他实验室检查

尿酸盐肾病可有尿蛋白浓缩功能不良,尿比重1.以下,最终可进展为氮质血症和尿毒症等。

中医理论

中医认为,痛风发病多在40岁以后,人至中年,正是脾肾两脏易虚之时。如果先天禀赋不足,肾阳虚衰,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被正常吸收、输布、代谢,必聚而成痰湿膏脂之邪;若肾虚气化不利,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湿浊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尿酸作为一种湿浊之邪,内停脏腑、营血脉络即为高尿酸血症,停滞于筋肉关节则成为痹之伏邪,由此发为痛风。

痛风以住多见于肥胖的中老年患者,而肥胖的病因病机不外痰湿。痰湿浊实同为一物,痰为湿之聚,湿为浊之渐,浊为湿之甚,痰湿浊同为阴邪,其性趋下,故痛风好发于中老年人下肢足、膝、踝关节,其症状则为下午及夜间痛甚,这都与中老年及午后阳气馁弱有关。

现今痛风的年轻化趋势,一方面与饮食因素有关,另外也与现代人戕伤阳气的生活方式有关。比如现代人喜饮生冷冰冻,多食宵夜。起居失常,阳气烦劳而张失。少动多逸致气血流动不畅,阳气无以化生。房事过度致元气困乏等等。

阳虚

阳气是人体的根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这一点表现在慢性痛风病患者中则更为突出。慢性痛风患者多有关节漫肿、皮色暗黑、腰膝冷痛、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纳差口腻等症状。由此可见,痛风痰湿浊瘀的产生,即是体内阳气不足及不能敷布所致,为本虚标实之症,故治疗上应温阳气,化痰湿,泄浊瘀。

不可否认,痛风急性发作时,其红肿热痛的表现属中医热痹范畴。但就其发病部位及伴发积液、夜间疼痛等表现,称其为着痹或更为确切。由于痛风的内外因素复杂,加之湿浊瘀久易生热化毒,耗伤人体正气,故临床上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兼见、寒热错杂之候,治疗上不能一味清热。

因此,中医认为痛风用药应仿《伤寒论》桂枝芍药知母汤及朱丹溪上中下痛风汤之立方法义,寒温同用,温清并举。此温当不是一味予温热药蛮补,而是应视人体阳气之多寡,病邪之兼夫,随证治之。

从那些痛风迁延不治的案例来看,在治疗过程中用西药者尝试用激素或止痛药控制(其水钠潴留及消化道等副作用最伤人体脾肾阳气),而用中药者初期多以清热化湿药为主,且在慢性病程中多事利湿,损伤中阳。

所以,对于痛风的治疗尤应强调顾护脾肾的阳气,宜扶正与祛邪同举,扶正以温肾(阳)健脾为主,祛邪以清热祛湿、泄浊通腑、通络止痛为法。对于急性期痛风的治疗,为加强通经络治痹痛的功效,亦可从针灸中汲取有效经验,以刺络放血疗法泄其瘀热浊毒,通络止痛,从而标本同治,缩短病程。

扶正补阳法

第一步,通过中西医多种检测、辨证,找到问题根源

第二步,逐渐控制药物的干预治疗,采取穴位按摩的刺激方法

第三步,改善病人饮食食谱、生活方式

第四步,通过刺激身体本能系统,恢复身体机能,彻底摆脱药物的干预

多元复合调理

现代研究表面,慢性病由于各种因素的原因,发病潜伏时间长,发病原因复杂,只通过药物单一性的手段,只能达到控制的效果,而身体本能系统的恢复更为关键,中医养生的整体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疗的精准筛查和营养学理论,中西医结合的调理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推崇。

痛风治疗的基本方法,多种调理方案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偏弃,采取综合措施方可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赞赏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作用是什么
江西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zz/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