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痛风医生在面诊患者的时候,都会听到患者这样的描述:我前几年是大脚趾疼,最近一、两年,不仅脚趾疼,膝盖、外踝处都疼,连路都走不了,我的痛风是不是转移了?
患者眼中的痛风“转移”,究竟是怎么回事情?
尿酸调控不到位
如果痛风部位发生变化或增多,大多是痛风控制不佳的表现。
一般情况下,痛风发作是尿酸盐晶体沉积在关节腔所导致的。当尿酸水平过低时,尿酸能溶解在血液中,当尿酸水平过高时,尿酸就不能溶解于血液,就会析出沉积到关节腔里。
如果尿酸长期处于偏高的水平,患者的全身各关节(脚趾、脚踝、膝盖、手肘等)都有可能出现尿酸盐结晶,从而出现痛风“转移”的情况。
其实这不是转移,只是因为尿酸没控制好,导致受累的关节增多,而长期尿酸控制不佳的危害远不止疼痛,还可能出现痛风石、肾脏损害等。
药物作用影响
另外,患者在服用别嘌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痛风“转移”的情况。
这是由于服用降酸药时,原本沉积在关节腔中的尿酸盐晶体会(部分)迅速溶解,并在这个过程中释放炎性因子,从而引发的“炎性反应”。
2步预防痛风“转移”
①规范服用降酸药物只要把血尿酸降低到μmol/L~μmol/L的范围内,才能避免尿酸盐晶体在更多关节沉积,避免痛风发作或“转移”。
②预防性使用止痛药
为了避免在降尿酸治疗的初期,出现痛风“转移”,患者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地使用预防痛风发作的药物。
来源:风湿健康微公益
热文回顾
小心5诱因,牢记4口诀!痛风也能轻松治7岁男孩惊患痛风?都是贪嘴惹的祸!三招可预防更多精彩内容,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