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尿酸血症?
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不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μmol/L,女性>μmol/L,即为高尿酸血症。
1、尿酸从哪里来?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尿酸生成增多或/和尿酸排出减少,均可引起血中尿酸盐浓度增高;尿酸的排泄途径如下图所示:
(图1.尿酸的排泄途径)
2、高尿酸血症有3种类型
高尿酸血症患者低嘌呤饮食5天后,留取24h尿检测尿尿酸水平,根据尿酸排泄和尿酸清除率可以分为以下三型:
1)排泄不良型(占90%以上)
尿酸排泄<0.48mg/kg/h,
尿酸清除率<6.2ml/min;
2)生成过多型
尿酸排泄>0.51mg/kg/h,
尿酸清除率≥6.2ml/min;
3)混合型
尿酸排泄>0.51mg/kg/h,
尿酸清除率<6.2ml/min。
高尿酸,肾脏杀手!
很多人知道,过高的尿酸沉积在骨骼、关节处会引起痛风;除此之外,尿酸沉积在肾脏还会引起肾脏损害,甚至诱发肾功能衰竭。
1、慢性尿酸性肾病
尿酸盐沉积于肾间质,导致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小管萎缩变形、间质纤维化,严重者引起肾小球缺血性硬化。
2、尿酸性肾结石
尿酸结石沉积于小管间质部位,引起血尿、尿路结石、继发尿路感染。
3、急性高尿酸性肾病
尿酸急剧升高,大量尿酸结晶在集合管、肾盂肾盏及输尿管内沉积,阻塞双侧输尿管,尿液突然减少,引起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肥胖和高尿酸,“相爱相杀”!
随着经济发展迅速、居民饮食结构变化以及体力活动减少,肥胖人群迅速增多。在我国,BMI≥24kg/m2为超重,BMI≥28kg/m2为肥胖,我国超重及肥胖人群比例分别为18.9%及2.9%,-年10年间超重以及肥胖人群分别增加了39%及97.2%。
1、肥胖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
根据代谢功能情况,肥胖可分为代谢正常型肥胖(MHO)和代谢异常型肥胖(MUO)。有横断面调查纳入了例患者,其中MHO例,MUO例,经统计分析发现,MHO以及MUO均与高尿酸血症相关。
还有研究纳入例中国在校大学生,分析体重指数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结果发现超重/肥胖患者尿酸水平更高。
2、高尿酸也肥胖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高尿酸能够加快脂肪酸氧化,增加脂肪形成,同时增加甘油三酯聚集以及氧化应激压力,从而导致肥胖。
另外,高尿酸血症还会通过尿酸沉积和代谢综合征加重肥胖性肾损害(见下图)——
(图2.高尿酸血症加重肥胖性肾损害)
肥胖,“压垮”了肾脏!
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年,Weisinger教授首次报道严重肥胖会导致大量蛋白尿。研究发现,超重和肥胖均会增加肾结石患病风险,而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肥胖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后,会更快进展至尿毒症。
除此以外,肥胖其实可以直接造成一种肾脏损害——肥胖相关性肾病(ORG)。
该病早期起病隐匿,患者多无临床症状,10%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有蛋白尿,2.22%患者合并白蛋白降低、水肿,表现为肾病综合征;6.67%的患者表现为肾功能减退。
1、肥胖相关性肾病的机制
ORG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肥胖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见下图)——
(图3.肥胖相关性肾病的发生机制)
2、肥胖相关性肾病的诊断标准
1)超重或肥胖:我国采用BMI≥28kg/m2,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
2)蛋白尿:尿常规阳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mg;
3)肾活检病理:光镜下肾小球明显增大,伴或不伴FSGS,电镜下示上皮细胞足突融合且范围局限;
4)排除其它原发性或继发性导致的肾小球病变。
3、ORG病理类型
1)单纯肥胖相关性肾小球肥大
病理特点:病理改变轻微,肾小球肥大,血管极系膜基质增加,无肾小球硬化。
2)肥胖相关性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伴肥大
病理特点:肾小球肥大,局灶阶段硬化伴玻璃样改变,系膜增加;电镜下表现为肾小球滤过膜超微结构改变。
惠诊预约:在文章低端点击“写留言”,回复——“春季惠诊”——预留联系方式,即可预约本次春季惠诊活动,并且侯丽萍教授亲传弟子李蓉芳院长等知名专家,将在第一时间为您答疑解惑(为确保您的个人信息安全,您所预留的信息将只限专职医生与您个人可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