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能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呢树立正确的痛

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大脚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严重病例还可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升高等现象。如不作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误区。

因为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抗生素对此没有“用武之地”。

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既然对痛风并没有治疗作用,但为什么许多患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却认为有效呢?事实上这是早期痛风发作常有自限性的缘故。早期痛风发作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10日内逐渐自然缓解,这种自我缓解常常被医生或患者误认为是青霉素的疗效,而被记在抗感染的功劳薄上,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巧合而已,

随着痛风发作时间的延长,青霉素也就不再“有效了”。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反而可加重病情,延迟缓解,延长病程。

这是因为注入体内的青霉素等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大家都从一个出口往外挤,青霉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结果因肾脏排出尿酸减少,血中尿酸反而升高,从而加剧病情。

但如果有痛风石破溃并发感染时,可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这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不一样的。对痛风患者选择应用抗生素时,应尽量选用对肾脏没有不良反应的制剂。

树立正确的痛风治疗理念

1.非药物治疗是基础,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非药物治疗应该贯穿痛风治疗的始终,一定要向患者强调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啤酒、白酒、含糖饮料、肉类和海鲜都会使血尿酸升高,而适当的红酒可轻微降尿酸,维生素C、奶制品等有降尿酸作用,低脂奶和低脂酸奶可降低痛风发作风险,适当进食嘌呤含量高的蔬菜并不会增加痛风发作风险。

2.降尿酸期间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

平稳降尿酸用镇痛药。预防痛风发作应该在降尿酸治疗前2周开始,即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s6-12个月。

3.痛风一旦发作,无论血尿酸高低,均应降尿酸

痛风发作提示血尿酸已经超饱和,双能CT检查显示深部已有小痛风石沉积。所以即使发作期尿酸不高,也应降尿酸治疗,并保持充足饮水和适当碱化尿液。一般要求每日饮水量-ml,尿量达到-ml为佳。在开始降尿酸治疗后2周内适当碱化尿液,推荐服用碳酸氢钠0.5~1g.每日2或3次,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9,有利于增加尿酸盐溶解和排泄,预防尿酸盐结晶体形成。如果2周后血尿酸仍然大于μmol/L,则应延长碱化尿液时间。

4.“尿酸持续达标”是关键

为何痛风难以真正的“痊愈”?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治疗不规范,降尿酸不到位,血尿酸含量不达标,或达标后不持续。研究结果显示血尿酸长期控制在mol/L以下,不仅可溶解已经存在的尿酸盐结晶,同时还可避免新结晶的形成,大大降低痛风的复发风险。对于一年内有多次痛风发作或者伴有痛风石的患者,把血尿酸控制在mol/L.以下,有利于减少或防止痛风发作,促进痛风石溶解、吸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yf/7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