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安/康
端午节
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日、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南北粽子话端午文/张钧杰
每年龙舟泛起,蒲草艾叶飘香时节,就到了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当然除了赛龙舟,挂艾草的习俗,最让男女老幼喜欢的就是那飘着清香的粽子了。
在中国,每个传统节日都和团圆有很大的关联。中秋节要吃月饼,春节要摆上各种美味佳肴,自然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以外,也像这些节日一样,被赋予了团圆的寓意和家的味道。而在吃粽子这一方面,南方和北方就各有不同,各有趣味。
俗话说:“南甜北咸”。这是说南方人和北方人在吃的口味上的差异。然而例外的反差却在吃粽子上有了体现。北方喜欢吃甜味的粽子,红枣,豆沙馅的口味。南方喜欢吃咸味的粽子,咸肉,蛋黄馅,甚至还有海鲜等其它口味。
北方人吃粽子喜甜,除了有馅,没馅纯白米的也喜欢蘸白糖吃,又糯又甜间还更能在唇齿间感受到叶子的清香。南方人对粽子的看法却是:粽子就应该是咸的,咸的更好吃。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口味差异呢?大概除了南北口味习惯不同,可能还源于南北地理物产不同,北方多产枣,所以甜为主,都是红枣豆沙类素馅。而南方喜腌制腊肉,在食材上更丰富一些,喜欢荤的,并派生了一些有名气的粽子。诸如杭州地区的塘栖粽,苏州的四角菱形粽、湖州的枕头粽、嘉兴粽等等。最出名的当数嘉兴五芳斋的传统鲜肉粽,瘦肉里夹一块肥肉,咸鲜与清甜堪称绝配。闽南的粽子有碱粽、肉粽和豆粽等三种口味之分,其中又以泉州的烧肉粽为美,除了卤肉,还有海鲜香菇虾米莲子蛋黄笋干等料,可谓丰富。广东的裹蒸粽和潮汕的双蒸粽最有特色,双蒸粽妙在特色是馅料,一半咸,一半甜,可以满足不同口味需求的人群。
在众多的粽子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广西的枕头粽。顾名思意,形容其个大,审美是越大越好,2到3斤是常见量,普通的也在一斤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南宁时,我去报社电台送稿子回来途中,偶尔去吃粽子。蕉叶包裹的粽子像块小砖头似的,里面除了肥瘦相间,肥而不腻口感极糯的鲜香口感,还有花生,绿豆、板栗等馅料,那粽子的美味真是吃过后就会让人终生难忘。作家汪曾祺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
在所有的粽子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妈妈包的粽子。有甜有咸,虽平淡无奇,注入更多的是家的味道。从小到大,每年吃粽子虽是应节气,但粽子的味道渗透了小时候到长大了,再到慢慢变老了的回忆和经历过的人间风雨与悲欢离合。同样,这也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一样的相同故事。
小小的粽子,承载着团圆,凝聚家的味道。无论是在家与家人共吃粽子,还是在他乡不能回家,无论身在南北,无论吃甜吃咸。当粽子飘香时,人们都会想起外婆和妈妈包的粽子。这个时候就说明,你,想家了!
组稿:中乡美三农新闻报道审阅室主编董伟国审阅:木子简评:文章通过对粽子的种类和细节描写,形象的写出南北之差异,让人一目了然,最后突出家的味道对在外游子的吸引,引发读者共鸣。
作者简介
张钧杰,男,贵州省安顺市人。75后,国企职工。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会会员、六盘水市作家协会会员,奔流文学院八期作家研修班学员。早年在武警部队政治处和国企党委从事新闻宣传工作。新闻稿件、散文、诗歌作品散见于各级报刊,以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奔流》、《西散南国文学》、《西南作家》、《四川人文》等。
投稿
zxm
杂志征文邮箱:
zx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