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痛风是一种关节性疾病,由单水尿酸钠沉积导致,与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过饱和状态的微小结晶析出,沉积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肾脏等部位,引发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其主要症状包括:
1、疼痛,多发在夜间,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脚趾;
2、手指、脚趾或脚均可发生疼痛;
3、疼痛部位发热、肿胀、泛红;
4、疼痛的关节极为敏感;
5、关节上方皮肤呈红色或紫色;
6、关节活动受限;
7、疼痛缓解后,皮肤可能发痒、脱落。
痛风并发症
1.尿酸性肾石病有10%~25%的痛风患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石病。部分患者甚至是以尿酸性肾石病作为首发症状而就诊。
2.痛风性肾病早期常表现为间歇性的蛋白尿。一般病程进展较为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蛋白尿逐渐转变为持续性,肾脏浓缩功能受损,出现夜尿增多、等张尿等。晚期则可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水肿、高血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最终患者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少数患者以痛风性肾病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关节炎症状不明显。由于肾脏滤过功能不全时,尿酸的排泄减少,可引起血尿酸水平的升高。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酸盐结晶堵塞在肾小管、肾盂及输尿管内,引起尿路梗阻,导致患者突然出现少尿甚至无尿,如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4.缺血性心脏病:所谓缺血性心脏病,是指输送氧气及营养给心脏肌肉的冠状动脉硬化或阻塞,以致血液的流通受到阻碍,因而引起胸痛及心肌坏死,主要有狭心症及心肌梗塞,这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由于污垢阻塞的关系,水管口径愈来愈小,终致水流量减少或完全不通。
5.肾结石:根据统计,痛风病人出现肾结石的机率为正常人的一千倍左右;由于尿中的尿酸量越多、酸碱度越酸,越容易发生结石。
6.肥胖症:我国由于经济快速成长,粮食充足,因此肥胖的人越来越多;肥胖不但会使尿酸合成亢进,造成高尿酸血症,也会阻碍尿酸的排泄,易引起痛风、合并高血脂症、糖尿病等。
7.高血脂症:痛风的人较常暴饮暴食,且多有肥胖现象,因此合并高血脂症的很多,这与发生动脉硬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8.糖尿病:对痛风病患做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发现有30-40%合并「轻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那是肥胖及暴饮暴食引起胰岛素感受性低所致。
9.高血压:痛风病人大约一半合并高血压,除了上述因肾机能障碍引起的肾性高血压之外,痛风病人合并肥胖也是原因之一。由于高血压治疗药常使用降压利尿剂,会抑制尿酸排泄,而使尿酸值升高,此点必须注意。
10.股骨头坏死痛风患者可发生骨的缺血坏死,特别是股骨头。主要是由于高脂蛋白血症Ⅱ型和Ⅳ型,有脂肪栓塞引起骨骼的坏死。这些病例多在手术时病理证实为痛风的。当痛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时,应想到痛风可能为其病因。痛风患者临床上有股骨头缺血症状时,应予以警惕。
11.类风湿性关节炎国内外文献时有报道,痛风伴发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肌筋膜炎硬化等结缔组织病的报道。但对他们伴发的流行病学关系及其伴发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有人认为类风湿和痛风是互相制约的关节炎。这种关系可能与免疫有关。30%慢性痛风关节炎和10%急性痛风患者,有IgM类风湿因子低滴度升高。
痛风的药物治疗治疗痛风的常用药包括:
1、别嘌呤醇,减少尿酸形成
2、秋水仙碱,抗击尿酸结晶引起的炎症,也可用于痛风的长期反复发作
3、非甾体类抗炎药,镇痛
短期看来,这些药物似乎能有效地控制症状,治疗痛风,不过,痛风发作有可能伴随一生,这些药物都有副作用,长期服用必然危害健康,一般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痛风,年龄在40-50岁的人最容易患痛风。
痛风的突破性治疗目前痛风的治疗方法以药物为主,但是药物会产生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加重身体其他系统损害,干细胞移植是新的治疗痛风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干细胞能再造出正常的细胞、组织或者器官,人们可以用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采用干细胞,通过专业的技术进行细胞分离、提取、纯化,让具有高纯度、高活性、高浓度的细胞,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将干细胞输入到患者体内,利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能力来修复体内受损的细胞,达到治愈痛风的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