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痛风患者因为顾虑降酸药物长期服用,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只在痛风发作时用药止痛,不发作时不用药。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痛风发作时抗炎止痛是对症治疗,痛风缓解期降酸是对因治疗,疼痛缓解提示痛风炎症得到控制,但高尿酸症仍然存在,在一定诱因作用下痛风还会再次发作。
降尿酸是痛风治疗的重要环节
痛风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持续的高尿酸如果不积极控制,一方面会引起痛风急性发作和反复发作,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尿路结石和尿酸性肾病,出现尿路梗阻或肾功能不全。此外,尿酸在体内可转化为促氧化剂,不仅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还抑制内皮一氧化氮的释放,导致肾血管和其他血管的收缩,血压增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等。
应掌握降尿酸治疗的策略及时机
不管患者的性别、种族和年龄怎样,当血尿酸达到6.8mg/dl(umol/L)时,便可析出晶体,故血尿酸的最佳目标控制值为6.0mg/dl以下。但对于已有大量痛风石的慢性痛风患者,为加速痛风石的溶解,目标控制值应降至4mg/dl以下。治疗过程中,降尿酸药应根据定期监测的尿酸值进行剂量调整,力求使血尿酸值始终保持在目标值以内,这样可使新的痛风石不再形成,已有痛风石逐步溶解。
降尿酸治疗的时机宜早不宜晚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作为开始降尿酸治疗时机的急性关节炎发作频率应从以往的≥3次/年改为≥2次/年,且近几年双能CT的临床应用已使发现微小痛风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提高,有利于及早把握降尿酸的治疗时机,待出现肉眼可见的痛风石、慢性痛风性肾病或X线片上可见的关节破坏才开始降尿酸治疗时,已经太晚。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并非完全不需要降尿酸治疗,对于有痛风家族史、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μmol/L(12mg/dl)或24h尿尿酸mg(6.mmol)仍需积极降尿酸。
痛风急性发作时不是加服降尿酸药的最佳时机,需在急性发作完全控制后(多在终止发作后的3~6周)加用,以免发作期延长,但对于已使用了稳定剂量的降尿酸药再次急性发作时,则不再停用该降尿酸药。无明显间歇期的慢性痛风石期发作,则需在使用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的同时,尽早加服降尿酸药。
降尿酸时应预防痛风的急性发作
降尿酸疗效越好,痛风的发作越频繁,尤其是治疗的头1年内诱发发作的危险性明显增高。为预防发作,应采取如下方法:
(1)平稳降尿酸和防止尿酸剧烈波动:降尿酸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别嘌醇起始mg/d,逐步增大,最大量mg/d。一旦用上降尿酸药后,如再次发作,则该降尿酸药剂量维持不变或仅做微调。
(2)同时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或秋水仙碱:持续应用至少4~6周,甚至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