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常常有痛风被误诊的情况,在很多人的认识里,痛风就是关节红肿,热痛,查体指标尿酸高,但是,如果仅认识到这些,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医生来说都是不够的,往往因为误诊,影响治疗甚至延误病情,今天,老柳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痛风为什么会被误诊,患者和医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假性痛风不是真痛风
临床上最容易发生误诊,误认为是痛风的当属假性痛风。假性痛风也表现有关节疼痛、红肿的情况。假性痛风的关节疼痛是因为二水焦磷酸钙结晶在关节软骨处的沉积与钙化,而痛风的关节疼痛是尿酸盐在关节的沉积侵蚀。
假性痛风的疼痛多见于膝盖等大关节处,疼痛程度没有痛风那么剧烈,且疼痛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假性痛风,除了关节红肿、疼痛的症状外,关节还会出现积液。而痛风多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疼痛一般在下肢关节,最常见的是跖趾关节,痛风容易引发痛风石或者肾脏病变。痛风一般以男性居多,假性痛风男女均可发病,尤其是女性居多。
痛风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组织炎
蜂窝组织炎也是容易与痛风混淆的一种疾病,蜂窝组织炎是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造成的一种炎症,蜂窝组织炎容易导致着色杆菌病,颜面部疖痈等疾病,虽然都有红肿的情况,但蜂窝组织炎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虽然痛风发作时也会出现关节以及周围软组织的红肿情况,但痛风主要发生在下肢,但痛风的血尿酸较高,蜂窝组织炎不存在尿酸高的情况,蜂窝组织炎有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关节疼痛的症状不明显,几乎不会出现。
并发症掩盖了痛风,出现误诊
临床上通风是可以伴发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结石、慢性肾病等等疾病,这些合并症多慢性发作;而痛风多呈现急性发作,痛风发作除了关节疼痛红肿外,还有尿酸高的问题,但到了间歇期一般有没有任何症状,正是因为这样,往往是医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并发症上,而忽略了痛风病本身,从而造成误诊。
痛风为什么会被误诊
临床上与痛风相混淆,容易发生误诊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痛风石破溃流出白垩样物时,经验不足的医生可能会误诊为骨髓炎或结核性脓肿等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痛风误诊呢?老柳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沿袭既往的经验,医学是一个经验医学,很多医生对疾病的诊察会依赖于既往的经验判断。比如痛风与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都有关节疼痛的问题。而经验不足的医生第一印象会想到关节炎,而未结合既往病史、病例,查体指标综合判断,从而出现误诊的情况。既往关节炎。作为临床医生只能将既往病史和病历作为参考,而对于新近出现的症状需要重新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能一味沿袭既往诊断。
二是过分依赖生化指标,影响判断:痛风患者一个明显的指标就使血尿酸增高,但这也不是唯一的标准,比如说患者在采血之前,服用了降尿酸的药物或者间歇期与慢性期,血尿酸水平常常出现正常的情况,如果这时候仍然坚持既有的认知,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而把痛风当作别的疾病来治疗,从而延误病情。
三是非典型症状造成错误判断:虽然大部分痛风患者首发症状是单关节疼痛,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热痛的表现,也有一些痛风患者首发症状出现肾绞痛或尿结石症状,这也容易出现误诊的情况,把痛风误认为尿路感染或者肾脏病变,从而延误病情。
误诊就会误治,错误的诊断将指引临床治疗走向错误的方向,得不到预期的诊疗效果。因此,要避免误诊漏诊情况的发生,建议患者首先要进行自我检查,将自己的病情、病史及时告知医生,医生结合生化指标,进行全方位诊査、判断,确定病情,准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