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酸结石
痛风患者结石发病很常见。
一份病例研究显示:例痛风患者中22%有排石史,84%的结石为纯尿酸结石,其余为含钙结石或钙和尿酸混合结石。
另有大量人群调查证明,尿酸结石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不管是否有痛风症状。
而很多痛风患者常在形成结石很久以后才有关节症状,尿酸水平是一个重要因素。
病因
尿酸结石
形成的常见原因
01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是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疾病,有遗传倾向,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患者,10%~20%的患者易出现尿酸性结石。正常人在餐后有一短暂的“碱潮”,即尿呈碱性,而原发性痛风患者无此反应,表现为持续性酸性尿。这种现象在每一位患者恒定出现,与肾脏泌氨功能受损有关。
02
先天性代谢紊乱
这是一组与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性疾病。比较明确的有:
(1)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型糖原累积症);
(2)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Lesch-Nyham综合征)。
以上两种患者往往在其幼年即出现痛风症状或尿酸性结石。
03
内源性核苷酸分解增加
淋巴增生性疾病和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由于核酸代谢旺盛,体内嘌呤大量增加,产生高尿酸血、高尿酸尿。尿酸结石可以是这些疾病的最初临床表现。行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因大量细胞坏死分解,同样导致嘌呤、尿酸大量生成。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各种溶血性贫血。
04
其他导致尿中尿酸溶解度下降的病因
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腹泻和回肠造口术患者,尽管体内尿酸产量和肾脏分泌尿酸功能一般均正常,但因碳酸氢盐大量丢失,加之脱水、血容量和尿量减少,也可造成尿pH下降,出现尿酸结石。
某些肾脏病变伴有尿酸分泌或重吸收功能改变,或使用促尿酸排泄的药物(如丙磺舒),亦能增加尿酸结石形成的危险。
检查
尿酸结石
不同检查方式及特性
01X线检查
纯尿酸结石在X线平片上不显影,在造影片上表现为负影,若混有草酸钙、磷酸钙等成分,则显示出密度不均的结石影。
02
B超检查
B超可见高回声区伴声影。
03
CT检查
CT对尿酸结石的诊断很有帮助。在CT片上,尿酸结石的密度为~Hu,远低于胱氨酸结石,但远高于血块、肿瘤等病变。
04
尿液pH检查
尿液呈持续性酸性,pH均低于6.0,绝大多数在5.5以下。
05
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检查可见淡红色的尿酸结晶,偶见这些结晶位于脱落的上皮细胞内。
治疗
尿酸结石
治疗方法
01保守疗法
药物能溶解尿酸结石,是有效、价廉的治疗方法,应列为首选。
与尿酸结石形成的机制相对应,尿酸结石的保守治疗也包括3个方面:
增加尿量
每天尿量一般要求在ml以上,这对治疗和预防是有益的。实际上,任何类型的尿路结石患者均应增加尿量。饮用橙汁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对尿酸结石和含钙结石均有防治作用。
碱化尿液
碱化尿液是最有效的溶石方法。用药过程中应每天监测尿pH值2~3次,使之维持在6~6.5之间,应避免过度碱化。若pH7.0,尿中磷酸盐易结晶沉淀,形成磷酸盐结石。
减少尿酸
减少尿酸,包括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和服用别嘌呤醇,禁止饮酒。
02
外科疗法
大多数尿酸结石都能经保守治疗而痊愈,只有少数巨大或伴有尿路梗阻或混有其他成分而致溶石效果差的尿酸结石才需外科治疗。
预防
尿酸结石
如何预防
01一般性预防
可增加尿量(ml/d)和控制饮食,减少高蛋白、高嘌呤食物的摄入。这些不仅对尿酸结石,对草酸钙结石也有预防作用。
02
特异性预防
痛风患者无论血、尿中尿酸是否增高,均应使用碱性药物(如枸橼酸钾),使尿pH维持在6.0~6.5之间,以避免结石形成。若24h尿排出尿酸量mg,则不宜使用排尿酸药物,防止尿中尿酸浓度过高。
03
预防性治疗
行化疗、放疗的肿瘤患者极易形成尿酸结石,应给予预防性治疗。
看完一定也把文章放到朋友圈里,提醒朋友们也看看,现在有高尿酸、痛风的人真的不少,早点儿看到,就能少遭不少罪~
以往文章欢迎点击查看
痛风病友在治疗痛风的时应该避开那些误区?
痛风患者适合喝什么样的水?
平时不注意痛风的治疗,后期会有生命危险!
痛风的这些现象,你都知道吗?
痛风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
温馨提示】阅读是一种成长,转载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智慧的你懂得分享,帮助更多朋友成长。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