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变与改善,这也带来了许多健康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疾病发病率激增。数据显示,我国的痛风患者已达8千余万,并且年增长率达9.7%,预计在年患者数将超1亿,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对于痛风的治疗,长期以来一直以秋水仙碱作为首选治疗药物。对于急性痛风,秋水仙碱一般在1-2天就可以实现对症状较好的控制。该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止趋化因子释放以及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从而抑制微管的形成以及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进而达到很好的消除痛风炎症的效果。但不足的是,秋水仙碱会产生呕吐、腹泻等副作用,过量使用还有中毒致死的风险。因此,目前已有美国等地不在将秋水仙碱作为痛风首选治疗药物。
除了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药及糖皮质激素也可用于痛风炎症症状的缓解。相对来说,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较小,一般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萘普生等)来缓解痛风炎症症状。对于非甾体类抗炎药无效的病例,再进一步使用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但糖皮质激素可导致胃肠道溃疡、皮肤炎症等不良反应,且会产生药物依耐性,因此不适合长期服用。
对于以上使用控制炎症的方法来治疗痛风,一般只能在短期内控制病症,但不能实现痛风的根治,也就是说"治标不治本"。研究证明,痛风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血尿酸水平升高,而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体内尿酸生成量增大;二是患者尿酸未能及时排出。针对这些病因,世界各大药物研发机构又相继开发了多种其他类"治本"的痛风药物(表1)。
表1近年来开发的主要痛风药物
如表1所示,别嘌醇是目前唯一能一直尿酸合成的药物,是慢性痛风治疗的首选药物。该药物主要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来阻止体内尿酸的生成,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肾脏排泄尿酸前体--次黄嘌呤和黄嘌呤的负荷。
此外,武田制药旗下的非布司他、FujiYakuhin旗下的托匹司他、Savient旗下的培格洛替酶、阿斯利康旗下的雷西纳德以及Ironwood旗下的Duzallo都是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