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家族史者。痛风是一种先天性代谢缺陷型疾病,10%~20%的痛风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痛风病患者的近亲中有10%~25%存在高尿酸血症。(2)95%以上为男性。痛风有明显的性别倾向。95%以上都为男性,女性仅占5%,且绝大多数在绝经期之后才患病。(3)痛风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痛风起病的平均年龄大约为45岁,年龄最大的可超过70岁,所以说痛风主要见于中老年人。但并不是说年轻人就不会发生痛风。(4)痛风是一种“富贵病”。痛风病患者以干部、高级知识分子、商业家等居多,这些人群工作条件优越,体力消耗少,营养水平相对较高。但并非所有生活优越的人必患痛风。(5)胖人易患痛风。痛风病患者以肥胖的居多,但并不是说瘦的人不会患痛风。(6)种族因素。有一些地区成人血中尿酸水平较高,如新西兰的毛利族人、移居在夏威夷的菲律宾人、马里亚纳群岛的土著人、澳洲人和马来西亚的中国人等、原因尚不明确。以下情况的人属于高危人群: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无论男女及是否肥胖;肥胖的中年男性和绝经期后的女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糖尿病尤其是二型糖尿病患者;中年以上原因未明的关节炎,尤其以单关节炎发作为特征;肾结石,尤其是多发性肾结石及双侧肾结石患者;长期嗜食肉类,并有饮酒习惯的中老年人。
上述人群应当进行血尿酸常规检验,以期及早发现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病。
痛风病患者如何控制饮食?防治痛风的基础是控制饮食,而控制饮食主要是指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但控制饮食不能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采用控制饮食虽然可以使血尿酸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减少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它不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因为血尿酸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由外源性食物产生的尿酸只占少部分。一个正常人在普通饮食情况下,每日嘌呤收入总量为~mg,而每日体内代谢生成的嘌呤总量则为~mg,远远超过了食物的来源。因此,低嘌呤甚至是无嘌呤(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做到)饮食,不一定能完全纠正高尿酸血症及避免痛风的发作。对于大多数痛风病患者来说,在采取饮食控制的情况下,应同时服用适量的抗痛风药物,如抑制尿酸生成药或促尿酸排泄药,才能达到满意控制病情的目的。长期严格限制食物嘌呤并不可取,一般可采取以下饮食控制措施。
(1)限制总热量为~kJ/kg,防止过胖,简言之,即每日的饮食量不易过多,每餐只能吃八分饱。
(2)高糖类食物占热量的65%~70%,蛋白质的收入以中等量为
(0.5~1.0g/kg体重),脂肪摄入宜低(每日不超过40~50g)。
(3)避免高嘌呤食,嘌呤量控制在每日~mg以下。
(4)多饮水,多食碱性食物如蔬菜、柑橘、西瓜及牛奶等。
这里要说明一下,肥胖的痛风病患者肯定要严格控制饮食,而较瘦的痛风病患者同样亦需要这样做,只不过在热量供应方面可不必严格控制;但高嘌呤食物依旧是不能过多摄入,脂肪摄入量也应当适当控制。
(作者王志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