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3791.html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1日讯 在已出现痛风导致的脚部疼痛后,37岁的张先生却没有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最终痛风石竟“糊住”脊柱椎管,压迫脊髓神经导致行走困难,近日接受手术清除。
市民张先生从半年前开始,偶尔感觉到脚踝肿胀疼痛,但没有重视,医院就诊,发作起来就自己吃点止疼药。从2个多月前,他的腰部开始出现麻木不适,随着时间推移,症状还逐渐向下肢扩散。直到最近,张先生从臀部到腿部都开始麻木无力,连走路都成了问题。
日前,医院就诊,医生为他进行了详细检查。磁共振结果显示,张先生的脊柱胸椎段有异常影像改变,相应节段的椎管狭窄,脊髓神经受到压迫,已经出现缺血变性。进一步检查发现,张先生的尿酸值超过;结合他还出现过脚踝胀痛等迹象,医生判断,他脊柱的症状是由痛风性炎症所致。通俗地说,就是痛风石“长”在脊柱上了。
很多人都知道,痛风会导致人体局部形成尿酸盐结晶,也就是痛风石。多数情况下,痛风石会出现在脚趾、脚踝等部位,但偶尔也会殃及脊柱。由于椎管内空间有限,痛风石和因此引发的炎性物质会压迫和刺激脊髓神经,引发下肢麻木乏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截瘫。
在医生的建议下,张先生接受了胸椎管内病灶清除术和椎管减压术。手术中医护人员发现,痛风石如同石灰一样“糊”在张先生的椎管,压迫了脊髓神经。在将痛风石清除,解除压迫后,张先生的症状有所缓解。为了恢复运动功能,他转入康复医学科接受进一步的康复治疗。医生同时建议,张先生后期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降尿酸治疗。
据介绍,像张先生这样脊柱受到痛风影响的,实际生活中相对少见。由于早期症状容易与普通的颈椎病和腰椎病混淆,往往还难以获得及时地针对性治疗。专家提醒,日常控制尿酸水平是治疗脊柱痛风的关键。如果高尿酸群体还长期伴有腰背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需要尽早就医明确。(长江日报记者武叶 通讯员毕桂娟 杨京)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