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风概述
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后期常累及肾脏而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的形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二、现代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在前人的基础上,现代中医学者结合现代医学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以及临床经验,对于本病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专家A:痛风的病因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劳倦,损伤脾肾,阳气亏损,寒湿内盛,瘀浊阻滞而成。且其寒之邪,多由外受,其湿之盛,皆因于内,属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病。强调本病与脾肾的关系。
·专家B:认为湿、痰、瘀是本病的基本病机,脾肾亏虚是病机关键,饮食、情志、寒湿是痛风的相关致病因素。
·专家C:提出"痛风非风"的观点,认为湿浊瘀滞内阻是本病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理为痰湿阻滞于血脉,难以泄化,与血相结而为浊瘀,滞留于经脉,故骨节肿痛、结节畸形,甚则溃破,渗溢脂膏;或郁闭化热,聚而成毒,损及脾肾。
·专家D:认为湿、热、浊、瘀为本病的病机特点。痛风多因饮食失宜,嗜食肥甘厚味醇酒之品,酿生湿热,湿热浊邪留注关节,阻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湿浊之邪不易速去,故病情易反复发作;久痹不愈,浊瘀互结,则关节肿大畸形。
·专家E:本病的病机为湿热、痰湿、辛香及肥甘厚味致燥热内生,化风,化火(毒)而成。燥邪致病常以风火(毒)的形式表现出来,认为痛风与风、火、湿、毒有关,内燥致病已成为痛风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专家F:病因病机多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异常,蓄而化湿,蕴而化毒,浊毒流注脏腑经脉而发病。
·专家G:禀赋不耐是痛风的发病之本,同时外感邪气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患病初期是湿热内蕴与外邪侵袭交互作用的结果,其病在经在络,以邪实为主、热痹为先,湿热痰瘀是关键;久则深入筋骨,累及脏腑,致肝肾不足、脾胃虚弱。
·专家H: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脾胃素虚或嗜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则运化失健,湿浊之邪自内而生,留而不去,蓄久化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关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而发病。
三、如何调理痛风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可以把痛风分为5个主要证候,进行分证论调。
1、湿热痹阻:
主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痛不可触;或有发热,小便短黄,大便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
调理方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2、寒湿入络:
主要症状: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畏寒肢凉,游走疼痛或恶风发热。
调理方法:补阳止疼、活血化瘀
3、痰瘀互结:
主要症状: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成刺痛、固定不移、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皮下结节或皮色不变,或皮色紫暗。
调理方法:祛湿化痰、活血化瘀
4、膀胱湿热:
主要症状:尿中偶挟砂石,小便不畅,时伴尿频、尿急、尿道涩痛,甚见尿血,舌质红,苔黄。
调理方法:清热解毒、滋阴
5、脾肾阳虚:
主要症状:气短乏力,纳呆呕吐,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部、下肢浮肿,舌淡胖,苔薄白。
调理方法:健脾补肾、利水、活血化瘀
注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如果症状有所缓解,应开始治本即滋阴。
#中医食疗##中医#
健康养生贴身管家交流中医食疗调理痛风的方法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