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毒论痛风的病因病机上

痛风急性发作时多出现关节剧烈红肿热痛,夜间加剧,患者常因疼痛难忍就医。临床中,询问此类急性发病患者,大多与饮食相关,常在进食海鲜、动物内脏或者饮酒后发生,或者是劳累、剧烈运动后发作。这些诱发因素从中医理论来讲,属于外感和内伤的因素。为何外感和内伤因素能导致如此剧烈疼痛呢,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有“毒”的参与。

毒的概念

“毒”在临床中经常提到,但究竟什么才是毒,《辞源》做了如下解释:⑴恶也,害也;⑵痛也,苦也;⑶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所以,我们可认为一切对人体有严重损害,使人痛苦的致病因素可归属为“毒”的作用。正是毒的这种破坏作用,才使得疾病来势凶猛、过程缠绵、危害深重。临床中发现,活动期风湿病的发生多为外来毒邪和内生毒邪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感风寒湿热之邪未能及时外散日久郁而成毒此乃外毒,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的一系列病理产物,如痰浊、水湿、瘀血等日久不化,郁而成毒则为内毒。因此,“毒”实质上是由邪气郁而不解久蕴乃成。此正合清·尤在泾“毒者,邪蕴蓄不解之谓。”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风湿病的外来之毒,至少包括了所有外来能导致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而内生之毒则主要是指体内各种超量代谢成分,例如过多的各类自身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血尿酸、血脂、血糖、蛋白分解物等。这些超量的物质日久势必会引起机体损伤,出现不同系统的疾病。因此从这一点来说与中医的“毒”意义相近。

毒的来源

毒的来源分内外两方面。外因是风寒湿热等邪气郁而成毒,内因主要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在痛风中内因产生之毒即内毒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详细而言,内毒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01

脾胃失司,内生浊毒

脾胃健运失司,日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失于输布,停留中焦,滋生湿浊。为内毒成生提供了基础,从而成为生毒之源。湿浊又影响气机的升降,导致气化和推动能力下降,加剧湿邪的产生。湿邪从阳化热,形成湿热之邪,日久酿生湿热浊毒。湿热浊毒粘腻滞下,浸淫筋脉,则出现下肢关节尤其是大脚趾的关节剧烈红肿热痛。

02

肾失开阖,酿生浊毒

正常情况下,通过五脏六腑的功能,例如脾升清、胃降浊、小肠泌别清浊及肾司二便作用,机体的代谢产物可及时排出体外,不致于蓄积为害。如素体阴阳失衡,再加以外邪侵袭,或饮食情志劳倦所伤,加重脏腑功能失调,不能及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则可蕴蓄成毒,彰害人体。如肾气本弱,或浊毒内蕴,耗伤气血,肾之气化不利,开阖无权,则浊毒留而不去,深伏血脉,伺机待作。

03

三焦不利,清浊相混

生理情况下,水液代谢主要依靠三焦的气化作用和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活动。三焦气化失宣是形成浊毒的主要病机。三焦主司全身的气化,为内脏的外府,运行水谷津液的通道,气化则水行。中焦功能尤为重要,若中焦泌别清浊无权,则水谷精微与秽浊不分,同注于血脉,成为酿生浊毒之源。同时下焦水道不通,则多余水液与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若三焦气塞,脉道壅闭,则水积为饮,不得宣行,聚成痰饮。”日久脾肾及三焦功能俱衰,则形成水肿、癃闭、关格等证。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yq/58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