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世界宗教文化专题

/课/题/论/文/

《试论基督教对欧美文学的影响》

(大家好,我叫枫叶,是“一叶舟”的第二位作者,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这篇我对基督教思想在欧美文学中的影响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期待未来更多地同朋友们“以文会面”,为大家带来读书笔记、影视评论、书籍评论等优质内容。)

摘要:基督教是欧美文学的精神内核,对欧

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许

多名著之中都可以看到基督教文化的痕迹,

可以说欧美文学就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土壤上

成长、繁荣的。

关键词:基督教;圣经;欧美文学;影响

01.基督教思想与作家的世界观的塑造

“文学创作是一种意识活动,是受世界观的支配和制约的。”[1]而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教义实际上就是一种世界观,所以基督教对于欧美文学的影响的表现首先就是对于作家的世界观的影响。欧美许多作家本身就是基督徒,而一部分非基督徒的作家由于长期生活在信仰基督教的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基督教的观念也逐渐地为他们所接受。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在他的作品中对于教会发出了严厉的批评、斥责,但他也说过“这种宗教是神圣的,因而也是人道的,它能够把穷人的祈祷变成富人的财富,它是一种平等、自由、慈爱的宗教。”可见雨果也并不是完全反对基督教的,实际上在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也明显的受到基督教精神影响。他的代表作《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一生做了无数的善行,最后死的时候仍在向基督祈祷,可以说他实际上就是殉道的基督。此外,基督教的宽容与感化是构成作品情节的基础,又是其主要人物发生变化的关键点,冉·阿让正是因为卞福鲁主教的感化,才会在后来的日子里一直行善,成为一位殉道的基督。

被誉为“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之父”的霍桑,生长于宗教气氛浓厚的萨莱姆,全家都信奉基督教,他的思想也严重地受到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里,霍桑把一切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观象都归结为抽象的“恶”,而这“恶”即是与生俱来的原罪,可见基督教的思想已经深深根植于他的心中了。美国著名的诗人惠特曼也是如此,他的《草叶集》本是否定传统、歌颂新世界、歌颂自我肯定个人力量的杰作,但有趣的是“永存”、“复活”等基督观念却成为它的重要主题。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晚年因对官办教会的否定而被开除了东正教,但这并不能说明他反对基督教,实际上,他的批判正是建立在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之上的。他曾经说过:“当我警告人们,说依照基督的训诲,绝不可以用暴力去抵抗罪恶,应该用爱去连根带叶消灭它的时候,人们答道,我们不愿意听他说话,他是傻子,他劝我们不要抵抗罪恶,让罪恶压倒我们。”这可以看做他对于人们误解他反对基督教的解释。这段话所表达的与基督教的思想可以说是高度一致的,充满了基督教的宽恕与谅解。而他对社会各方面做出的严峻、深刻的批判,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宗教准绳。在《复活》,他一方面痛斥官办教会,一方面把《福音书》原话大段大段搬入作品,即可看出基督教对他的影响之大。

可见,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经过历史的积淀早已渗透进了生活在欧美地区的作家的内心深处,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使得他们在写作时总是会主动或被动将基督教的思想注入作品之中。

[1]十四院校《文学理论基础》编写组:《文学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年,页。

02.基督教精神与文学创作的意旨

文学是文化精神的表现形式之一,而欧美文化又被称为是基督教文化,故而欧美文学中所要表达的主要精神也与基督教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欧美文学所体现的思想或精神都在基督教观念中潜藏着最原始的基因,如对人类矛盾的认识,对人类文明的否定,以及对人类生活的悲观态度等,实际上基督教为西方人提供了一种恶与善、本能与良知、现世成就与理想家园的双重选择,因此对于主要着眼于在人类世界的冲突的文学来说,基督教与它之间的精神联系也必然更为密切。许多欧美作家在晚年都发现自身的文学探索与基督教精神有着分不开的联系:莎士比亚描绘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在最后的剧作里却把希望交给飘然而去的精灵;果戈理一生嬉笑怒骂,别世前的旅行竟是朝拜耶路撒冷;马克吐温在最后一部小说《神秘的陌生人》当中甚至大骂上帝,然而却又在书中追问“人到底是什么”“人类的归宿何在”等基督教意识中的典型问题。

基督教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博爱精神,它告诉人们要和睦、互爱、宽容。基督教倡导人们切勿用罪恶去消灭罪恶,而要用爱去溶化它,而这一点在欧美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上文提到的霍桑的作品《红字》里的主人公就是用自己的“爱”去“净化”自己的灵魂,最终的到了救赎。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也是依靠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去化解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正是体现了鲜明的基督教精神,用“爱”去溶解一切罪恶。在剧里,男女主人公的情爱并不狭隘,与广博的情致相得益彰,彼此融合。

而基督教精神对于欧美文学的影响实际上全方面的、深层次的,甚至直到现在仍然深深地影响着欧美文学。20世纪以来,宗教的地位虽然已经大大的下降了,但基督教对于文学的影响却并未减少。事实上,在对个体理性和自由意志的讴歌沉寂之后,欧美文学以一种更极端的非现世性,与基督教精神的终极指向相融和,融入了非信仰化神学的潮流。现代文学的众多流派如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等都深受基督教理论影响。现代派作家福克纳认为自己的《寓言》只能写成基督教“寓言”;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则公开提出“文学批评”应当有一个明确的伦理和神学立场。这些都表明基督精神仍在西方文学中延伸,继续施加着影响,并没有消失。

03.《圣经》对文学写作方式的影响

文学作品是作家对生活的反映,而在欧美,宗教活动社会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基督教就成为了欧美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基督教的传说以及他的经典《圣经》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有许多作家直接取用《圣经》中的素材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十七世纪英国杰出的诗人弥尔顿的三部杰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分别取材于《圣经》故事中的《创世纪》、《路加福音》、《士师记》。但丁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1]”,他代表作《神曲》是一部运用基督教神话传说素材,并巧妙地将其与中世纪意大利的重大政治事件、政界人物相联系的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伟大诗作。这部作品的整体构思与处理显然都受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而在整个场景的描绘、人物的刻画上也体现了作者对于基督教的虔诚情感。十六世纪意大利诗人塔索,以基督教为素材创作了《解放了的耶路撒冷》;十八世纪德国诗人歌德的名著《浮士德》中,魔鬼形象也来自《圣经》;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该隐》及其组诗《希伯莱乐曲》均取材于《圣经》。可见,《圣经》是欧美作家一个取之不尽的文学宝库,极大地丰富了欧美文学的创作,促进了欧美文学的发展。

其次,《圣经》的叙事策略、艺术表现手法如隐喻、象征、反复等等都对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圣经》中诸般意象即使经过了文学加工和宗教层面的联想,依然鲜活生动,被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中。而《圣经》语言质朴,文字清新,易于传诵,在创作技巧、风格上极大地丰富了欧美文学,如约翰逊、麦考莱、海明威等一些以其文体风格著称的作家都明显地受到了《圣经》文体的影响。[2]此外,基督教教义、基督教思想也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形式。除教会文学即祷告文、赞美诗、圣徒传等等不必多说的形式外,世俗文学也受到了影响。但丁的《神曲》全诗分三部,每部三十三篇,每段三行,这“三”便意味着基督教神学上的三位一体,而每部三十三篇,三部九十九篇外加序诗,构成一百篇,则有“完全中之完全”之意。

[1]《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页

[2]王佐良:《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年,-页

04.神圣文学与世俗文学的纠葛

基督教与西方世俗文学在内容方面的关系是颇为复杂的,它们既有相互融合的一面,又有互相冲突的一面。相互融合的一面正如上所述,对于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催生出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而另一方面,自中世纪以来,宗教的影响力就日益下降,圣俗之争日益激烈,然而在这过程之中,基督教对欧美文学的发展却仍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涌现了一大批反宗教作品,而这些作品中有许多都是不朽的名著。

欧洲的圣俗之争实际上在中世纪就已经开始,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则是到了一个高潮,一时之间,对教会的批判成了世俗文学的基本主题主题。拉伯雷的《巨人传》高扬人性,表现了世俗精神与神圣上帝的对抗;薄伽丘的《十日谈》歌顷爱情、智慧,也表现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否定…….在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反宗教的作品。到了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将反宗教提到无神论的高度,他们“接过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精神的接力棒,并继续前进使之更丰富,赋予了新特点”。狄德罗在《修女》中揭露了修道院阴森可怕的生活,严厉的批判了禁欲主义对人性的摧残。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客观冷静地解剖现实,教会受到更深刻的批判。司汤达的《红与黑》不仅把神学院写得十分阴森,而且将它写成虚伪的衍生地;《复活》象征性地在圣像之下放了一个大脏桶……可见,圣俗之争也是欧美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基督教影响欧美文学的产物。

05.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相互融合还是相互对抗,基督教都对欧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在基督教文化中成长、发展的欧美文学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巨著,直到今天仍然在继续书写他们的辉煌,也正是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欧美文学才成为与我们东方文学大不相同的模样,为世界文学宝库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杨周翰:《十七世纪绝英国文学、英译圣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年。

[2]郭晓霞:《新时期以来我国基督教文化与欧美文学关系研究现状述评》,大理大学学报,年5月第4卷第5期。

[3]杨慧林:《基督教精神与西方文学》,文艺研究,年8月。

[4]李玉莲:《基督教与西方文学》,承德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四期。

[5]董洪川:《论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10月。

[6]徐菁:《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政治和文学》,长春师范学院,年10月。

[7]高黎:《圣经及其文学影响综述》,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年12月第4期。

-END-

◇撰稿:枫叶

◇修改:大地与天穹

◇配图:百度图片

◇封面图:百度图片

◇贴图、分割线组件:均源于秀米

◇图片模板:秀米

想了解更多内容/文章撰写投稿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gy/6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