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病因病机浅析常航居士

痛风发病以脾肾两虚为本,湿热毒瘀为标,证属正虚邪实。如果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伤脾,或年老脾肾功能失调,则外感或内生湿热毒邪流窜经络,攻注骨节,着于经脉,终致湿热毒瘀交互为患。

《格致余论·痛风》云:“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于湿地……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阳也。”《景岳全书·脚气》中认为,本病外由阴寒水湿,湿邪袭皮肉筋脉,内由平素肥甘过度,湿壅下焦;寒与湿邪相结郁而化热,停留肌肤;病变部位红肿潮热,久则骨蚀。

西医学认为,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与尿酸生成增多和尿酸排泄减少密切相关。尿酸生成增多主要与遗传因素、嘌呤代谢酶的缺陷有关。肾脏尿酸排泄减少与目前已发现的尿酸盐转运蛋白有关,任何一个转运蛋白基因表达或功能障碍都会引起尿酸排泄减少。痛风是常染色体多基因的显性遗传,可能存在易感基因或致病基因。继发性痛风则多由于肾脏疾病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某些药物抑制尿酸的排泄等多种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所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uilitongxie.net/tbcs/11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